中國人的社交尷尬 催生了一個新詞

日期: 2018-08-08
新聞主題: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習近平,胡錦濤,江澤民,鄧小平,毛澤東,薄熙來,周永康

來源: 紐約時報

  

  卡羅利娜·科爾霍寧創作的《芬蘭人的噩夢》系列漫畫在中國催生了一個新詞來形容社交尷尬:精芬,或“精神上的芬蘭人”。 KAROLIINA KORHONEN

  

  在中國,內向者“被別人認為不好接觸,或是被認為是怪人,”住在深圳的大學生李欣說,她是《芬蘭人的噩夢》的粉絲。“ 但其實真的只是我們不太喜歡那麼多無謂的社交而已。心太累。”

  

  中國都市人口眾多,民眾內心不免焦慮

  一部芬蘭漫畫引起中國都市人的共鳴,並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受到追捧,許多人稱自己為“精神上的芬蘭人”。

  《紐約時報》8月3日報道,生活在中國擁擠城市中的人們習慣於他們的個人空間在學校、商場、餐館、公交車站、宿舍甚至浴室裡受到侵犯。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喜歡這樣。

  現在,他們中越來越多人開始認同一個芬蘭漫畫人物,盡管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他傳達了他們對城市的焦慮。

  報道稱,《芬蘭人的噩夢》(Finnish Nightmares)系列漫畫記錄了馬蒂(Matti)面臨的社交挑戰,這是個簡單線條繪成的人物,舉止溫和,不喜歡閒聊天。這個系列已經在中國社交媒體上流行起來,甚至催生了一個新詞來形容社交尷尬:精芬,或“精神上的芬蘭人”。

  根據官方網站“芬蘭人的噩夢”上的描述,馬蒂是一個“典型的芬蘭人”,他“盡最大努力用他想被對待的方式對待別人:給別人空間,有禮貌,不參與不必要的閒聊”。

  北京外國語大學芬蘭語系教授楊新異說,該系列在中國引起共鳴,“大概因為中國人和芬蘭人在本質上都有那麼一些靦腆、內向和害羞。”





本文章來自於 加西網 (溫哥華門戶網)
https://www.westca.com

這份報導的網址是:
https://www.westca.com/News/article/sid=660117/lang=tchin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