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股-AAPL 財報及後市展望

日期: 2017-05-09
新聞主題: 投資理財

來源: BT美股五分鍾

《BT美股每周一股》是美股個股介紹專欄,同時也是BT美股團隊最受歡迎的欄目之一,現強勢回歸!

 

本文作者是BT美股團隊高級分析師SK老師,版權所有,轉載需注明。

 

 

AAPL 財報及後市展望

 

 

蘋果產品是老生常談了,憑借其簡潔的線條和卓越的產品性能,蘋果常常被看做是一家充滿朝氣的引領行業的公司,而事實上,它已經超過40歲了,但是它的商業模式和競爭壁壘保證了它業績的連續性,絲毫沒有衰老的征兆。

雖然《財富》雜志統計,美國只有2%的企業存活達到50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但從新近披露的財報來看,這家跨國科技巨頭的新陳代謝正在放緩,一場中年危機或許已經降臨,但在衰落之前蘋果仍然有鹹魚翻身的機會而且概率是很高的。

 

蘋果2日發布201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在今年前三個月中,蘋果的收入和利潤均出現同比增長,這是繼上一季度以來,蘋果連續第二個季度給出增長的業績,同時,蘋果還預期下一季業績繼續小幅增長,這樣確保蘋果已經從去年連續三個季度業績下滑的泥沼中暫時走了出來,重新回歸業績增長軌道。但這份中性的財報依然不能讓大家滿意,細細剝開財報,我們發現營收增量絕大部分依然來自於iPhone的銷售,該季度中,iPhone的銷量實際上出現了小幅下滑,但來自於iPhone銷售的營收卻因為定價策略出現小幅增長。與以往季度一樣,支撐蘋果業績的依然是iPhone,蘋果最新款iPhone 7在該季度中總共賣出了5076萬部,雖然略低於去年同期的5119萬部,但銷售收入卻小幅增長1%332億美元。BT團隊深入了解發現,新產品的銷售並不被用戶所接受,比如,蘋果曾經單季度銷售過600億美金(2015年第二季度)。CEO庫克對此解釋為大家對Iphone8的期待太高了,影響到本代產品的銷售,那是不是真的是這樣呢?

今年第一季度,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營收繼續同比例下滑14%,甚至高於上一季度的12%。可以看到蘋果產品在中國不待見已經不是空穴來風而是鐵板釘釘的事兒了。如果說中國人換手機的頻率比較低,產品進入了銷售瓶頸,那如何解釋在中國手機市場上蘋果份額的大幅減少呢?在中國市場上不斷湧現的本土品牌讓蘋果在中國市場上明顯水土不服,蘋果手機並沒有針對中國客戶量身打造,而獨立的支付和操作系統將許多好用App拒之門外。

 

 

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第一季度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在2016年最暢銷機型排行榜中,蘋果iPhone 6S所占市場份額僅2%,排名第一的是國產手機Oppo R9,市場占有率達4%。這也是自2012年以來,蘋果iPhone首次跌出最暢銷機型榜首。Counterpoint數據顯示,三星憑借超預期的8000萬台出貨量重新奪回全球智能手機冠軍的寶座,但同比增速僅1%,蘋果一季度出貨量為5076萬部,同比下降1%。與三星、蘋果的增長乏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Counterpoint 分析師Shobhit Srivastava指出,在全球排名前10位的智能手機廠商中,只有三家增速超過了整體市場,即華為、OPPOvivo,這幾家廠商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占據了主導地位,並給蘋果和三星帶來了巨大壓力。

 

從全球范圍來看,iPhone的份額也在國產品牌的沖擊下不斷下降,根據報告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蘋果iPhone份額第一季度由去年同期的15.2%下降至13.5%,華為的份額由8.4%上升至9.2%OPPO的份額由3.9%上升至6.8%。可以說絕大部分全球增量都被中國廠商吃掉。所以,在移動終端領域,10年一個朝代的歷史模式仍在繼續演繹。在財報發布後的電話會議上,Tim Cook將蘋果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歸咎於匯率的波動,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該季度中貶值5%。這個是否是真正原因?

 

BT團隊認為Cook觀點很不靠譜,Cook總想靠一款產品去力挽狂瀾的創業公司思想太守舊,遲早會吃到惡果。因為產品的創新全球幾乎是同步的,新的學術和想法基本上在全球都是同時傳播到的,而真正的領先科技,不然靠的是技術和商業壁壘,不然就是靠在研發過程中速度無人企及。蘋果靠的是前者,而中國公司靠的是後者,而後發優勢很可能量變變成質變,在研發加速的過程中形成自成一派的技術和商業壁壘。從最新的騰訊和蘋果之間的微信付費服務爭端就可以看到一些端倪,蘋果仍然想靠壁壘鎖住創新公司的錢袋和拓展空間,而創新企業永遠不會止步於技術的封鎖。蘋果不敢也不會撇開微信單幹,騰訊也不敢無視這個4倍大體量的大公司的全球影響力。而技術上鹿死誰手現在還言之過早,但我們看到的是蘋果強大的創新能力受制於其緩慢的理論專利轉實體應用的速度,這在硬件上的表現尤為明顯。數年後不排除蘋果會分拆自己的零售端硬件並出售而保留軟體和服務,繼續走IBM的老路。

 

在討論蘋果本季度業績的同時,我們對其潛力還是認可的。蘋果現在已經發展成了一個巨型企業,無論是從市值還是現金流來看,都是任何一家科技公司所無法比擬的,就這樣的體量,任何一個動作都無疑將對相關行業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從市值來看,蘋果7000多億美元的市值已經是第一大,谷歌母公司Alphabet距其還有100多億美元的差距,蘋果2000多億美元的沉澱現金已經比標普500指數中的大部分科技公司的總市值還要大。這樣規模的沉澱資金,理論上蘋果可以收購任何一家市面上的對手,這無疑是震撼性的,而且具有無人可比的威懾性。任何一個對手都會忌憚的。

 

近期,關於蘋果收購特斯拉、迪斯尼的傳言不斷,從業務角度來看,這些收購消息並非完全不著邊際,在蘋果自身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尋求外部增長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案。

 

去年10月,Tim Cook曾向外界承諾,要尋找到新的增長途徑,從目前外界獲得的已知信息來看,蘋果至少在無人駕駛,家庭智能助手等領域進行布局,其背後的推動力都是人工智能技術。而人工智能確定會幫助蘋果力挽狂瀾嗎? BT團隊認為這並不見得。

 

在人工智能方面,蘋果已經落後於同領域中的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對於最頂尖的人工智能人才而言,谷歌、Facebook等公司永遠是他們的第一選擇,而蘋果只能位居第二集團,這無疑不利於蘋果在這一輪人工智能競賽中搶得有利位置。而人工智能方面,具有強大的算法並不能成就強大的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需要強大的數據源和可靠的實戰模擬訓練。在美國這樣法律條條框框下,人工智能發展的空間有限,而且論人口密度和移動終端方便程度,美國並不具有先天優勢。而蘋果的獨立排他的操作系統正是它的阿喀琉斯之踵,完全無法在人工智能時代發力。

 

從第一代iPhone誕生至今,蘋果借助這款劃時代的產品,成就了非凡的業績,同時也走上了過度依賴單一產品的被動境地,過去的蘋果一向以創新引領行業發展而著稱,但近年來,蘋果在創新方面乏力的跡象愈加顯著,iPhone從最早面世時的顛覆行業的驚艷,到如今被競爭對手趕超,只有不斷創新,拿出讓外界驚艷的產品,才能在長期立於不敗之地。BT團隊認為,蘋果在Iphone 8 推出的數年內都不會有任何業績的擔憂,但是遙望5年以後,蘋果的目前布局並沒有超前意識,可能會影響到多年後的表現,這需要我們具有風險意識,BT團隊會繼續為大家關注今年蘋果的動態,為大家隨時更新。

 







本文章來自於 加西網 (溫哥華門戶網)
https://www.westca.com

這份報導的網址是:
https://www.westca.com/News/article/sid=572443/lang=tchin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