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市場逆轉 海歸是真的不吃香了

日期: 2015-01-13
新聞主題: 海歸地帶

來源: 廣州日報

  
Kent的感受是很多“海歸”回國後遭遇“文化差異”的感受。“在國外越長時間,“海歸”可能跟國內的溝通模式越脫節,回國後需要一段時間進行適應。

  如今,關於“海歸”就業競爭力貶值的消息不絕於耳,的確,“海歸”回國就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一方面,2015年國內高校應屆畢業生將達到749萬,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近年來,中國留學人員呈現加速回國的態勢,回國人數屢創新高。“海歸”的競爭優勢慢慢減弱,不少用人單位表示,留學背景在招聘時的作用正逐漸被弱化。

  據介紹,預計2014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達到45萬,同時回國人數將達到40萬。預測留學市場將在五年後出現“拐點”,回國人數將超過出國人數。“特別是那些已經在國外工作2~5年的留學人員,可能會回流國內求職、創業。”

  選擇回國的群體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在國外有工作經歷的,“我在國外工作已經基本上看到未來二三十年的生活,職場‘天花板’讓中國人很難有晉升的空間,缺乏挑戰的工作讓我很厭倦,國外很適合養老,真的不適合拼搏。”一位選擇回國的朋友這樣說。第二類是獨生子女,回國是為了照顧父母。第三類是剛畢業就回國的,因為國外的就業環境並不好,中國的機會反而更多。

  其實中國企業對“海歸”人才的需求還是挺大的。現在中國有很多企業進軍海外市場,比如房地產企業進軍海外房產市場,會優先招聘了解中西不同文化的“海歸”人才,越來越多的民企也開始重視“海歸”,此外,公務員體系中有“海歸”背景的人也在增加。



  金融行業就業過分扎堆

  中國產業升級對在國外學文化產業、設計、藝術、環境、科研、技術、創新類人才需求大,不過對商科類人才的需求相對較少,理工科與商科就業呈現“冰火兩重天” 的狀況。針對“海歸”就業扎堆金融行業的現狀,美國德州農工大學金融碩士、香港柏盛資產管理公司執行董事Hugo表示,金融行業的就業崗位並不會出現飽和,關鍵還是看個人的能力。金融行業崗位主要有三類:一類是投行、金融交易,這些崗位薪資最高,不易被取代,不過受經濟的影響也大,壓力也最大;一類是客戶經理、私人銀行的理財經理,這些崗位相對穩定;一類是銀行櫃員,這類崗位被取代性高,薪水不高。

  留學階段:保持國內人脈

  由於中西方不同的上課時間,最讓留學生擔心的是錯過國內招聘季,沒法參加國內企業的面試。對此專家建議留學生最好在10~11月份留在國內參加招聘會,因為大部分企業都會在這段時間進行校園招聘。現在部分國內企業會到海外進行招聘,方便“海歸”參加筆試、面試。如果企業沒有海外招聘專場,那學生求職國內企業時,可以嘗試跟企業溝通,用假期回國面試,或者是爭取電話面試,或者到海外分公司面試等方式,增加自己的就業機會。另外,需要特別提醒一些學制較短如赴英國讀碩士的學生,如果沒有留在國外的打算,不妨考慮在出國前就開始動手找工作,否則時間會很緊迫。

  除此之外,學生要注重國內人脈的搭建,例如學生可以跟自己國內的高中同學、老師、親戚朋友保持良好的溝通,通過他們了解國內名企校招會信息。學生通過了解國內人脈提供的招聘信息,或者與國內同學溝通了解國內招聘常問的問題、對答,對自己日後回國應聘,也有一定的幫助。

  另外,留學時也要謹記抓住國內實習機會。啟德教育劉湘建議,學生可以提前求助於父母或者親戚朋友,或者是通過一些招聘網站、招聘會,尋求國內實習的機會,利用回國過寒暑假的時間參加實習,了解國內職場文化,學習國內企業的一套溝通模式。

  回國找工:克服“文化差異”

  已經在新西蘭學習、工作10年的Kent,是參加啟德教育展招聘區的其中一位“海歸”,他這次過來是幫太太看看有沒有適合的崗位。據他介紹,自己去新西蘭讀高中、本科,然後留在當地工作、結婚。“選擇回國,主要是為了女兒,希望她能回來學中文,了解一些中國歷史。在新西蘭,孩子喜歡說英語。”不過,剛開始回國的路,並沒有kent想得那麼簡單:“我們出國很久了,現在回來,覺得很多東西都要重新適應。”Kent現在在一家機構做外語(課程)培訓老師。與新西蘭較為休閒的生活不同,國內做外語培訓老師要遷就學生的上課時間。另外,與同事之間的相處也與新西蘭不同,“外國人溝通更加直接,但國內要顧及同事的面子,說話有時候要委婉一些。”

  Kent的感受是很多“海歸”回國後遭遇“文化差異”的感受。“在國外越長時間,“海歸”可能跟國內的溝通模式越脫節,回國後需要一段時間進行適應。歸國後,將自己當作職場新人,放低姿態,與同事進行交流、合作,更容易融入團隊。





本文章來自於 加西網 (溫哥華門戶網)
https://www.westca.com

這份報導的網址是:
https://www.westca.com/News/article/sid=378886/lang=tchin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