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英国人"北漂":生活在中国很完美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肖翊|北京摄影报道


  “我觉得生活在中国,非常完美。我有自己的房,有四个女儿,有自己的公司,有很多特别好的北京哥们儿,很自由,我觉得这是北京给我带来的生活,我很感谢北京。这听起来像是宣传,但真的不是。”英国人江森海认真地说。

  1993年,英国青年江森海来到北京,登长城,游颐和园,钱花光了,就开始找工作。“没想到会留在北京20年,我当时没什么计划,就想玩得好,自由点。”江森海说,当时的北京,几乎没什么“洋北漂”,外国人很吃香,机会很多,“好多人要我去教英语”。


  后来,江森海学会了中文和一些北京话,认识了一些好朋友,开始了解身边的历史和文化,开始慢慢地喜欢上了北京。“以前,就知道鼓楼东大街有座很高的楼,有特别陡的楼梯,三楼有个台球厅,一小时一块五毛钱,一瓶啤酒八毛钱;后来才知道,这是鼓楼,在中国的历史上很重要。那时候,历史都在那里,也没人管。”江森海说。


  2003年,江森海认识了加拿大女孩、现在的妻子劳拉,搬进了南锣鼓巷,并租了一个店面做生意。“当时北京的文化衫样式很少,而且样子比较呆板,没有一个真正属于北京的T恤品牌,而伦敦、纽约和巴黎等很多大城市,都有自己的T恤品牌。我就想利用自己在北京多年的生活经历,用一个老外的眼光来看北京,看待北京的变化。”

  “我不敢说我的T恤就能代表北京,但它代表了一个外国人看待中国的眼光,我相信它和中国人的观点是不一样的。”江森海说,很多东西中国人已经习以为常,像样板戏、年画、痰盂、门牌号、地铁票、办证电话号码等,但在老外眼中,这些都是有意思的,很复古、很新鲜。

  “2006年,《THE BEIJINGER》杂志评选当年最酷的东西,其中有我的公司。之后没多久,我的月营业额就达到了6万多元。”在胡同里搞模特走秀,找居委会的阿姨在店铺门口跳秧歌……江森海在南锣鼓巷搞得风生水起。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8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