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韓國: 韓國前總統尹錫悅試圖挑起與朝鮮開戰?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據報道,韓國檢方發現證據表明前總統尹錫悅曾派遣無人機飛越平壤領空。專家表示,這可能是為了激怒朝鮮,從而為他頒布戒嚴令提供依據。


據報道,負責調查前總統尹錫悅的韓國檢方發現,有證據表明,這位被彈劾的前總統曾下令向平壤派遣軍用無人機。

韓國媒體本周報道,調查人員獲得了時任總統尹錫悅與軍方就無人機部署事宜進行的通話錄音。


上述無人機入侵行動據稱發生在2024年10月。分析人士表示,此舉很可能是為了刺激朝鮮采取行動,為尹錫悅之後宣布國家緊急狀態並實施戒嚴提供理由。尹錫悅於去年12月宣布戒嚴,幾小時後又宣布解除戒嚴令。此後,他遭到彈劾,並因短暫的戒嚴令面臨叛亂罪指控。

尹錫悅為何涉嫌向平壤派遣無人機?

首爾慶熙大學外交政策教授秋在宇(Choo Jae-woo)解釋說,總統宣布戒嚴“只有兩個理由”,其中之一是“外部侵略或入侵”。

他告訴德國之聲:“尹錫悅似乎預計朝鮮在遭到挑釁後會進行報復,這樣他就可以以此為由宣布戒嚴。”

“但朝鮮沒有采取軍事行動,這一計劃適得其反”,秋在宇說。平壤當時指控並抗議韓國無人機侵入領空,但並未采取軍事行動。

尹錫悅於去年12月3日宣布戒嚴,理由是他需要保護國家免受“朝鮮共產主義”和“反國家勢力”的侵害。他沒有提供任何證據來支持其說法。

戒嚴令余波

戒嚴令雖只持續了幾小時,但尹錫悅試圖動用軍隊奪取政府控制權的行為引發爭議。10天後,他被彈劾停職,並於今年1月被捕。

他被指控的叛亂罪罪名最高可判處終身監禁或死刑,盡管韓國幾十年來從未處決過任何人。


尹錫悅於3月獲得保釋,他否認了這些指控,稱“戒嚴令不是政變”,而是旨在向全國發出“和平信息”,強調反對派反對政府的企圖。

上周六,尹錫悅在首爾再次接受訊問。一天後,特別檢察官以涉嫌濫用職權、偽造公文、違反總統安全法和妨礙公務等罪名申請了新的逮捕令。

本周三(7月9日),尹錫悅親自出席了確認逮捕令的聽證會。當局表示,叛國罪罪名——包括向朝鮮派遣無人機——尚未包含在指控中,因為這些指控仍在調查中,但之後仍有可能被添加。本周四(7月10日),首爾一家法院批准了對尹錫悅的逮捕令,理由是擔心這位前總統可能銷毀證據。尹錫悅因此再次被捕並關押至單人牢房。最新逮捕令授權對尹錫悅拘留最多20天。如果特檢組對尹錫悅進行拘留起訴,那麼他可能在起訴後被拘留長達6個月。

無人機事件


2024年10月,朝鮮指控韓國分別在10月3日、10月9日及10月10日深夜將無人機放飛至位於朝韓非軍事區以北210公裡的平壤上空,投放了大量反朝傳單。朝鮮公布了據稱是無人機的圖像,隨後又稱找到了其中一架在投放傳單後被擊落的無人機的殘骸。

韓國國防部迅速駁斥了平壤的說法,但幾個小時後又改口稱無法證實或否認這些報道。

朝鮮威脅要對韓國進行報復性打擊,以回應充斥著“煽動性謠言和垃圾”的宣傳傳單。但是,雖然平壤譴責首爾並稱此次事件“可能被視為軍事襲擊”,但它並未發動跨境報復行動。

韓國《中央日報》7月3日報道,負責調查尹錫悅任職期間的行為而成立的特別調查組獲得了一份錄音,錄音中無人機作戰司令部一名高級軍官表示,他的指揮官收到了“V”(韓國軍方對現任總統的稱呼)發出的行動命令。進一步調查顯示,去年10月份有兩架偵察無人機在邊境附近失蹤,國防部報告稱,無人機失蹤原因“不明”。

尹錫悅冒險一賭

慶熙大學教授秋永哲說,當時的局勢可能變得非常嚴重。他說,“隨後可能出現的交火或許不僅僅限於邊境附近的局部沖突,而是可能升級。我們非常幸運朝鮮決定不做出回應。”

美國特洛伊大學首爾校區國際關系學教授丹·平克斯頓(Dan Pinkston)指出,韓國被指控的無人機入侵是尹錫悅執政期間一系列跨境交鋒的一部分,加劇了韓國與平壤的緊張關系。他說,朝鮮一直在向韓國派遣偵察無人機,並在邊境附發送“幹擾GPS信號”,影響了進出仁川機場的航班。“韓國也有一些團體向邊境放飛氣球,上面裝著傳單、少量食物、錢和藥品,而朝鮮則用載著垃圾的氣球進行回擊,”平克斯頓補充道。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9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