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美國重稅圍堵中國電車,歐盟為何沒跟....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3月2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专题)簽署《調整美國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進口》行政令,以所謂“威脅國家安全”為由,對所有進口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加征高達25%的關稅(墨西哥、加拿大(专题)及“美國成分”汽車獲得部分豁免)。然而,4月10日,歐盟委員會發言人表示,歐盟中國已同意為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設定最低價格,取代歐盟2024年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方案。這一舉措表明,歐盟並未跟隨美國同步收緊對華關稅政策,而是選擇通過設定兜底策略,在雙方自願基礎上達成協議,主動放棄對中國電動汽車領域的強制性關稅制裁。


“陪跑”美國效果不佳

歐盟此次未繼續對華加征關稅,正是汲取了此前效仿美國對華貿易施壓策略失利的教訓,果斷止損,以避免進一步經濟損失,並尋求更加務實的經貿合作路徑。


歐盟配合特朗普第一任期對華施壓效果並不理想。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以“301調查”為由,打擊中國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對約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清單中電動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赫然在列。同期歐盟雖對中國電動汽車維持10%的標准稅率,但自2017年底起,歐盟就啟動了對中國電動自行車的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2019年1月,相關中國企業最終被裁定需繳納為期五年、稅率為18.8%~79.3%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稅。歐盟此階段的相關舉措與美國對華實施的強硬貿易政策遙相呼應,某種程度上可視為對美戰略的一種附和。即便如此,中國電動自行車對歐盟出口並未因此受到明顯阻礙,去年歐盟電動自行車整體進口顯著下滑情況下,中國甚至成為歐盟最大進口來源國。

進入拜登政府時期,歐美幾乎同步采取了對華更加嚴格的貿易政策。去年5月,美國為打壓中國的新能源技術,對華電動汽車征收100%的關稅,並將鋰電池關稅提高至25%。去年10月,歐盟也正式執行新的電動汽車關稅政策,在原有10%稅率基礎上,根據不同企業情況,加征17%~35.3%的五年懲罰性關稅。此外,拜登任內烏克蘭危機爆發,地緣政治緊張顯著增加了歐盟對華負面戰略認知,促使歐美一致對華施壓。但是,關稅實施雖導致短期銷量波動,但未能阻擋中國電動與混動車型的整體出口增長趨勢。中國歐盟的電動汽車出口去年12月迎來逆轉,出口量回升至3萬多輛,結束了連續兩個月的下滑態勢。到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歐盟新能源車的出口已基本回到了加征關稅前的狀態。


歐盟內部對於是否繼續“隨美起舞”分歧明顯。德國西班牙曾明確反對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兩國的汽車工業高度依賴中國市場,加稅將直接損害其經濟利益。榮鼎集團的一項調查顯示,歐盟中國電動汽車實施關稅未能改變中國品牌的價格競爭力。即使征收30%的關稅,中國電動汽車公司在歐盟市場仍可獲得約4700歐元/輛的利潤溢價。並且,中國已在全球電動汽車供應鏈中占據核心優勢,從原材料開采到電池組裝,憑借規模經濟與技術優勢,中國電動汽車出口成本還將持續下降。各大車企也正加快在歐建廠,以減輕關稅沖擊。因此,歐盟短期內難以實現全面替代。去年歐盟仍是中國最大電動汽車出口市場,占比近30%。




美國特朗普政府的汽車關稅政策擾動全球車市。圖為2025年4月27日,上海港一碼頭停放的大批等待出口的電動汽車。

清潔能源轉型亟需中國技術支持

歐盟綠色新政設定,到2030年歐盟溫室氣體排放要比1990年減少55%,歐盟理事會要求,2035年起歐盟境內所有新車須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並禁止內燃機汽車的銷售。這些目標固然為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劃定了清晰日程,但剛性時間設置也暴露出歐盟在技術、產業鏈等方面相較中美的劣勢。短期內,歐盟仍需兼顧傳統汽車產業的發展,但對傳統工業的保護又使其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中陷入“時間線焦慮”。歐盟既需要兌現碳中和承諾,滿足綠色消費需求,又不得不為傳統燃油車企預留轉型緩沖期,這種兩難處境客觀上延緩了歐盟電動汽車產業鏈的整體升級。歐盟唯有回歸技術開放,以更包容的姿態整合全球創新資源,才能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加速產業鏈協同升級,真正在全球電動化競爭中重塑優勢地位。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