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孤獨在銀河系游蕩!首個孤立黑洞獲證實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歐合作的研究團隊經過3年的驗證,確認一個多年前發現的銀河系黑洞,確實是沒有伴星、獨自在銀河系中游蕩的孤立黑洞。這也是天文學界首次證實孤立黑洞的存在。


根據《科學新聞(Science News)》、Phys.org網站17、18日報道,美國“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STScl)”與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系外行星科學中心,以及歐洲南方天文台(ESO)合作的這項研究,在《天文物理學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發表,確認該團隊之前發表的“暗天體”OGLE-2011-BLG-0462/MOA-2011-BLG-191,確實是孤立黑洞。STScl天文學家薩胡(Kailash Sahu)說,“這是目前為止的唯一一個”。

此前已知的恒星級質量黑洞均有伴星,天文學家可透過觀察伴星受引力影響產生的光譜變化或運動軌跡,來發現黑洞。孤立黑洞缺乏伴星,難以被探測,這次之所以能發現,是因小尺度微重力透鏡效應:黑洞短暫通過一顆遙遠、非伴星的恒星前方,強大引力放大後者光線,並改變其在天空中的位置。


研究團隊最初在2011年7月觀察到該次微重力透鏡事件,利用哈伯太空望遠鏡從2011年到2017年間,精確測量背景恒星位置變化,並於2022年發表報告,指出這個距離地球約5000光年、位於人馬座的天體,很有可能是孤立黑洞。不過當年隨即遭另一個研究團隊質疑,該天體可能是中子星。

該團隊後續的研究,除了利用哈伯,還加上歐洲太空總署的“蓋亞(Gaia)”衛星數據,進一步精確計算出,這個天體質量約太陽的7倍,已遠超過中子星質量范圍,排除了是中子星的可能性,唯一合理的解釋便是黑洞。


薩胡指出,這次計算誤差為0.8個太陽質量,“不確定性是之前的一半”。值得一提的是,原本持懷疑態度的另一研究團隊,2023年也修正其判斷,認同該天體為黑洞。


這個孤立黑洞所在位置,比2萬7000光年外的人馬座A星超大質量黑洞(Sagittarius A*),離地球近得多。銀河系中心存在大量恒星,是尋找孤立黑洞的理想獵場。研究團隊希望,紅外線望遠鏡“羅曼太空望遠鏡(Nancy Grace Roman Space Telescope)”2027年升空後,能夠探測到更多這類黑洞。



在銀河系游蕩的黑洞示意圖。(取自NASA官網)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9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