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安保成笑话:DEI把西方文明带入自毁深渊 |

安保的荒唐闹剧:从历史惨剧到“梯子翻墙”
据法国检察官透露,盗贼们在逃跑途中慌乱中掉落了一件物品,一枚镶嵌钻石的胸针,就这样“意外”遗落在博物馆外的小巷中,成为警方唯一的线索。整个偷盗行动仅耗时不到20分钟,卢浮宫的安保系统却如纸糊般脆弱:监控摄像头被事先遮挡,警报器迟迟未响,保安人员仿佛在梦中巡逻。这起事件迅速登上BBC、CNN和《卫报》的头条,震惊世界,毕竟,卢浮宫不是街头小店,而是收藏了近50万件艺术品的“文明宝库”,从蒙娜丽莎到胜利女神之翼,这里曾是西方文化的象征。
一周后的10月26日,事件迎来转折:据法国资讯台报道,四名嫌疑人中的两人已在巴黎落网。其中一人于10月25日晚在戴高乐机场试图搭机逃往阿尔及利亚时被拘捕。巴黎检察官表示,已有超过100名调查员投入追捕行动,而《电讯报》爆料称,盗贼疑似与一名博物馆保安勾结,这进一步暴露了内部安保的致命漏洞。截至目前,剩余两名嫌疑人仍逍遥法外,这一进展虽稍解燃眉之急,却难掩卢浮宫管理层的系统性失职。
但是此次盗窃手法之拙劣,却无疑暴露了卢浮宫安保的荒唐。监控录像显示,盗贼们戴着安全帽、穿着荧光背心,推着一辆看似用于维修的工具车,堂而皇之地通过侧门进入。他们并非高明黑客或专业间谍,而是借用日常建筑工地设备,就如用梯子翻墙般简单粗暴。法国警方在现场发现了升降机的残留痕迹和散落的螺丝钉,证实了这一“低科技”入侵。
回想卢浮宫的历史,这并非首次惨剧:二战期间,纳粹曾掠夺馆藏;1998年,一名男子用刀划伤蒙娜丽莎;甚至2022年,一名环保抗议者往玻璃罩上扔蛋糕,都让安保颜面尽失。但这次不同,它发生在白天,针对国家象征性文物,且疑似内部勾结,一个年游客量超1000万的超级博物馆,竟不堪一击。为什么?答案,或许藏在管理层的“性别革命”中。
DEI的“女权盛宴”:左媒欢呼难掩能力危机
问题的根源,直指卢浮宫的两大“女性掌权者”。2021年,法国文化部任命德卡斯为馆长,她成为卢浮宫史上首位女性领导者,时年55岁。此前,她在奥赛美术馆担任馆长,以推动“包容性展览”闻名,例如,2022年她主导的“女性艺术史”专题展,强调多元视角,却被保守派批评为“政治化艺术”。德卡斯上任后,承诺加强安保,曾于2021年邀请巴黎警方进行全面审计,声称要“现代化防护”。然而,三年时间过去了,审计报告尘封,预算更多投向“数字包容”和“可持续展览”,而非牢固般的实质性防御。
2024年9月,更荒谬的一幕上演:德卡斯将资深男安保主管,一位拥有20年经验的前警察“礼貌性”调离,任命46岁的布芬为新安保主管。布芬是首位女性担任此职,她背景主要是行政管理和“危机沟通”,哪有什么实战安保经验。法国《电讯报》直言,这是一场“DEI盛宴”:多样性、公平与包容的旗帜下,性别配额凌驾于能力之上。
左翼媒体的反应,如同预料般可笑。《世界报》和法国24台争相欢呼:“卢浮宫迈向性别平等新时代!”他们大肆报道德卡斯和布芬的“破天荒”任命,引用文化部长的话:“女性领导将注入新鲜活力。”却避而不谈,这次盗窃正发生在她们“活力”治下,布芬上任仅一个月,安保预算被削减5%,以腾挪资金用于“DEI培训”,包括对保安人员的“无意识偏见”讲座,而非实战演习。
结果呢?盗贼们如入无人之境,八件珠宝中的七件人间蒸发,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震怒,称这是“国家耻辱”。保守派议员在国民议会咆哮:“DEI不是平等,是劫持!”他们援引数据:自DEI浪潮席卷欧洲博物馆以来,类似安全漏洞事件上升30%,从大英博物馆的2023年玉玺失窃,到柏林新博物馆的2024年古埃及文物被黑客入侵,无一不指向管理层的“软肋”。如今,保安勾结的传闻,更如火上浇油,质疑DEI是否已腐蚀了忠诚的底线。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