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世衛大流行病協議談判最後一搏,中國角色受關注(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各國將於日內瓦時間星期一(4月29日)重返談判桌,為大流行病協議的最終談判進行最後一搏。該協議目前版本已經過削減,剔除並擱置了一些最棘手的問題。

這項具裡程碑意義的協議,關乎大流行病的預防、准備和應對,前一輪談判於上個月截止。各國在原則上取得共識,但沒有就具體措辭達成一致。


為了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年度大會5月27日開始時,獲得194個成員國的批准,各國代表訂於4月29日至5月10日在WHO總部啟動縮小分歧的最後談判。

WHO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上周警告說,下一次大流行的問題不在於“是否會發生”,而是“何時發生”。如果大流行病明天出現,我們仍將面臨許多與Covid-19發生時相同的問題。

“現在的關鍵是我們是否汲取疫情的慘痛教訓。”

新草案簡化?削弱?

3月原定的最後一輪談判結束時,29頁的草案激增至100多頁,還加上各國提出的修正案。主持會談的政府間談判機構(INB)4月中旬發布了一份23頁的精簡版草案。

新草案側重於可能的共識領域,並將一些棘手的細節保留到未來兩年計劃的進一步談判中,特別是關於病原體獲取和利益分享系統運作的問題。

第三世界網絡高級研究員戈帕庫瑪(KM Gopakumar)比對新舊文本後指出,新草案“缺乏關於公平的具體交付成果,也沒有規定任何法律義務來促進可預測和可持續的融資、流行病相關產品和技術的獲取。”


政府間談判機構(INB)希望在5月5日前完成文本協商;5月7日至10日則專注於起草將在WHA通過之決議的措辭。

世衛組織發言人瑪格麗特·哈裡斯(Margaret Harris)說,這是個非常緊迫的時間表。

中國的角色備受關注


在COVID-19之後,世界期待一份能夠強化各國協調應對大流行病爆發的協議,但當前進程使人們越來越懷疑相關談判能否帶來成果。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研究員史蒂文·格羅夫斯(Steven Groves)和布雷特·謝弗(Brett D. Schaefer)4月撰文指出,該協議的最終草案不值得美國的支持,若拜登政府支持該協議,他們呼吁國會拒絕批准。

格羅夫斯和謝弗認為,最新版本保留了許多損害美國國家利益的條款,且重點是資源轉移、削弱知識產權和獎勵中國,而沒有處理現行制度的缺點。例如當前草案尤其呼吁各方在獲得基因組數據和生物材料後立即共享,但未能解決過往中國缺乏合作和透明度的問題。

格羅夫斯和謝弗還提到,應確保中國不能利用為發展中國家而設置的特殊條款。因為草案多處呼吁各方在促進投資和共同創造、公平獲得、地域生產及技術和專有知識轉讓等方面,給予發展中國家特別待遇。但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聯合國至今仍將其視為發展中國家,“如果沒有明確說明,中國將獲得提供給低收入國家的好處。”

與此同時,中國長江師范學院學者黃英(音譯)與重慶大學法學院教師蔣世松等中國學者在今年1月一份論文報告中寫道,不公平的疫情經歷加劇了中國對西方主導治理的懷疑,中國主張提高代表性和實現再平衡。

中國學者梳理中國密集參與談判的過程,解析中國立場,包括在疫情條約文本中避免政治化,試圖先發制人阻止任何針對中國的指責。他們的這份報告並稱,中國在“全球南方”國家中的影響力,可在該協議獲批准與被接受的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符合中國利益的真正多邊主義是集體決心的基礎。”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0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