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三個少年何以殘暴至此?不妨道破孫立平教授之(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邯鄲三名初中生殺人埋屍案,讓人沉重到不能呼吸。

孫立平教授今天就此撰文,題為《不想討論別的,就想問一個問題:那三個少年,何以殘暴至此》。


文章講了四個故事,其中兩個,有關人與人;另外兩個,有關人與動物。

故事講完,答案呼之欲出。孫教授終歸沒有直說,只是拋給讀者一連串問號。



年齡大了,見不得殺戮。對於此案中的血腥慘烈細節,幾乎沒有勇氣細讀,只是記住了兩個案外的情節。

第一個是,拘押中的三名少年凶手,翹著二郎腿,臉上充滿笑意。

第二個是,一人事發後躺在床上打游戲,第二天還能若無其事地去上學。

這種氣定神閒,比殺人埋屍本身更令人怵惕。也正是這一點,同樣刺中了孫教授。

案發後,校長說學生遇害純屬意外,班主任也很好,遇害者生前在學校沒有受到欺凌。


這難免有推卸學校責任之嫌,但我還是選擇相信校長。那麼問題來了,或許校長也不明白,抑或沒來得及思考,自己的學生何至於殘暴至斯。

如果有機會,很想拋開事件本身,跟這位校長聊一聊,在其從教生涯中,有沒有向學生施加過“仇恨教育”的東西——倘若有,或也會被其認為這沒什麼不好,屬於正確的事情。

暫不論家庭教育,無從知道邯鄲這三個少年,在各自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怎樣的學校教育

決計相信他們在學校裡,雖然未必經歷過拿“槍”刺殺安倍、背炸藥包之類的游戲——這些在校園裡真實發生過,卻大抵不是以愛心取代敵意、以悲憫取代強蠻、以寬厚取代偏狹為根本取向的教育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幽暗、殘暴、非人性的一面。生活在高壓或無序社會中的人,只要有合適的土壤和機緣,人性裡的惡就會發芽生長。

好的教育,弘揚人性善的一面,使人內心變得柔和溫淳;壞的教育,誘發人性惡的一面,使人淪為禽獸。

根據孫教授講述的故事,邯鄲三少年的惡,連禽獸都不如的。

從生活經驗來說,在許多暴力、戾氣事件的背後,都有一種極端主義的思想魔影在推動。

仇恨教育、仇恨思維影響之下的孩子,必然從小對周圍世界缺乏安全感,對周圍人沒有真正的信任,長大後與人共事合作也會磕磕絆絆,往往對強者諾諾唯唯,對弱者施予暴戾。

這些年,校園欺凌現象愈演愈烈,很多行為殘忍到令人發指,背後很難說沒有仇恨思維所強化的極端傾向在起作用。

其實不止於學校。我們成年人的社會,不也每天都能聽到對抗那個、抵制那個、平掉那個的聲浪嗎?總之都是仇恨的聲音,且分貝很高。
1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