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反常識?中國11月用電量比發電量高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是一條特別反直覺反常識的新聞:


11月中國全社會用電量7630億度,但當月全國發電量才7310億度,用的電比發的電還多。

很多人就此提出疑問:


憑空多出來這320億度,總不可能是統計局用愛發的電吧?事出反常,必有貓膩。

是不是你們給裝的電表被故意調快了,顯示的度數比實際用電量高?

又或者,是不是為了粉飾太平而編造了數據?

必須說明一下,公眾有這樣的疑問和擔心是情有可原的,我第一眼看到數據時也會很自然地這麼想,心說這下抓住實錘了看你們還怎麼抵賴……

不過,等我深入去了解過後才發現,這首先是一個統計口徑差異造成的誤會。



新聞報道裡由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全國發電量數據,全稱是『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並不包含所有發電廠。具體來說,水電火電廠年營收2000萬元以上的,太陽能風能電廠6000千瓦以上的才納入統計,那些小水電之類的就沒有納入統計,因此這個數據也被稱為『統計局發電量』。真正把所有發電都納入進去的數據叫作『全口徑發電量』。


而全社會用電量的數據是由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先是各地供電局上報電表數據,電網企業再加上輸電損耗等一並報到國家能源局匯總,這個數字統計相對更接近咱們理解的全國人民生產生活到底用了多少電這個概念。

所以,這兩個數據之間有差值本身是正常的。

那有人要問了,統計局為什麼不把所有的發電量都納入進去呢?是不願意還是做不到?




一方面,統計局不是能源系統的親爹,對於雲南西藏哪個山溝溝裡又增加了一座小水電站並不了解,也不屑於去了解。

中國的電力供應主要靠大型發電廠,統計它們的數據就能對全局情況了解個八九不離十。以2022年為例,當年全口徑發電量8.69萬億度,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是8.4萬億度,可以間接推算規模以上電廠的發電量占到全局的95%以上。

另一方面,統計局管的是國計民生各行各業方方面面的數據匯總。比如廣東的一家大型火力發電廠,它每年上報的數據不僅是它發了多少電,也包括它當年虧了多少錢,投資了多少固定資產、現在有多少員工、員工裡有幾位殘疾人……

統計局並不會專門把全國所有發電廠拉到一個微信群裡發群接龍來統計發電量,而是在所有行業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上報數據裡挑出其中的發電企業,再統計它們的發電總量。

所以,僅憑全社會用電量比統計局公布的發電量高這一點,並不能得出結論說電表被供電局調快了,也不能得出結論說統計局造假。

要打假,得靠扎扎實實的證據。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