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纽约新闻: 纽约华人女工,困在24小时工作里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纽约市政府的保安,见过太多在门口喊口号的。但喊中文的,实属少见。

况且这次喊话的,还是一群五六十岁的妇女。


65岁的张云芳,声音洪亮,带着浓厚的福建口音,习惯在每句末语调上扬一下,带着一种原始又蓬勃的生命力。

“我我我第一次上台啦,现在心脏还在怦怦怦地,请各位见谅咯。”上台前,她刚连续工作了4个日夜,早上9点一下班,她来不及脱下做家庭护理工时的外套,就啃着面包赶来现场。

站在台上,她摸了摸话筒,继续演讲。 “我们的辛酸故事,应该被更多人听到。我请问,为什么21世纪的纽约,还存在24小时工作制,这样反人类的罪行?”

台下近百人静静聆听,前排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华人女性,站在人群里要比周围矮一截。她们喜欢红色,有人把红色丝巾系在头上,或者戴一顶红帽子。队伍里也有一些深色皮肤的女性,以及年轻的亚裔面庞。她们大多和张云芳一样,都是24小时昼夜不息的家庭护理工。

有人喊道,“No more 24(推翻24小时工作制)!”更多的人跟着喊起来,“No more 24!No more 24!”



2023年4月12日,护理工们在纽约市政府门口静坐


纽约,像张云芳这样的家庭护理工,一共有30多万,通常由包括华人在内的有色人种女性承担。她们多数需要24小时驻家,日夜不歇,照护失能老人,却收入低微,长期压抑。

社会学家霍克希尔德提出的“全球照护链”理论,精准描述了这一现状:都市白人女性从繁琐家务和照护劳动中解放,是以有色女性移民离土离乡为代价的。

随着社会的变迁,这条照护链前端的人种和性别,逐渐变得多元复杂,可最末端的人,从未改变。


现在,她们决定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要改变。

昼夜不停

美国之前,张云芳从未想过,自己会在这里“搞集会”。

1992年初来美国时,她的老家福州市亭江镇已是知名侨乡,出海打工是传统,“爱拼才会赢”是淘金客们的信条。此前丈夫在蛇头那里抵了3万美元的债款,又辛勤工作11年,换来合法身份,才有全家老小移民美国的资格。

30多岁,半句英文不会,张云芳“只能去做一些最低等的工作”。她当过餐馆服务员,也去制衣厂缝过纽扣,后来,为华人家庭做护理工,成为她仅剩的选择——不去外州,能时常回家照顾孙子。

和张云芳类似,乐雅丽是跟随90年代初香港移民潮来的美国。家族亲友的召唤之外,更主要的,是为了孩子“能有个好学校、好前途”。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大家正在围观
    加国几大银行贷款利率降 重回5%下
    李文亮离世3年后 他的妻子和2个娃
    27岁华裔女码家疑遭家暴 惨死家中
    央行不加息加元上涨!鹰派又放狠话
    大温公寓坍塌事故原因:工艺马虎或
    明年BC建筑新规生效 建房将变更贵
    揭秘那英大瓜 本人携巨款移民海外
    超硬核 BC美女爆改旧卡车独居森林
    嫁给吴奇隆7年后 刘诗诗如今处境
    连战家族3代女性 开疆拓土接大权
      同类热门新闻
    27岁华裔女码家疑遭家暴 惨死家中
    赴美生娃,因这被被吊销签证+遣返
    为何这些中国人冒险"走线"赴美?
      随时阅读新闻

    加西网微信

    大温优惠小红书

    温哥华地产中心微信

    Android: 加西网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