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再現通縮跡象 恐造成惡性循環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北京市朝陽區一家超市 路透社圖片

繼2021年2月後,中國再次出現通縮跡象。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隨著市場需求逐步擴大,物價將逐步回升。不過,有經濟學者認為,市場供大於求與中國的經濟政策過於短視有關。若商品價格持續下降,恐怕會造成惡性循環。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受到食品及能源價格影響,七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同比下跌0.3%。整體食品價格同比和環比均有下跌。當中豬肉價格同比大跌26%,鮮菜價格由升轉跌,跌幅近2%。

至於反映上游通脹壓力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則同比跌4.4%。

7月CPI年減0.3%,是自2021年2月以來再度陷入負成長。

畢業於山東大學的金融學者司令認為,中國再度出現通縮,反映消費者持幣待購的心態十分明顯。

司令:“很多人不願意進行生活耐用消費品或者大宗商品的消費。這導致主要工業生產者的商品並沒有遇到比較旺盛的市場。整個市場供求關系上,供嚴重大於求,從而導致商品的價格上不去。”

司令批評中國當局誤判疫情後民眾的消費習慣。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對於制定長遠宏觀經濟政策缺乏能力、經驗,而且過度追求GDP增長率。


司令:“事實上各級官員大躍進式的,加碼的,把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給壓到企業頭上去,導致企業擴張極其瘋狂。商品堆積成山。”

國統局指中國不會長期陷通縮

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回落屬階段性,隨著中國經濟恢復向好,市場需求穩步擴大,供求關系持續改善,加上去年同期高基數影響逐步消除,指數有望逐步回升。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表示,疫情導致中國經濟停滯,民眾收入減少。若商品的價格長期持續下降,消費者可能會推遲購買,造成惡性循環。

邱達生:“民眾購買耐久財,與其現在買,不如過一陣子才買。遞延購買的話,訂單肯定會減少。廠商沒有擴大資本支出、投資的動機。他不投資的話,工作機會會減少。青年失業的問題會更嚴重,又會減少他們的消費。”

中國人民銀行等機構的官員曾一再表示,物價長期下跌的說法缺乏依據,被認為故意淡化通縮的後果。

邱達生:“經濟學某種程度上是一門心理學。它(中國當局)現在必須透過內宣,讓民眾有投資跟消費的信心。若大家都認為物價會持續下滑的話,就會遞延耐久財的消費,形成比較可能的惡性循環。”

有分析則認為,這次通縮源於食品和能源價格短期波動,有別於2001年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勞工成本下跌導致生產價格回落,也跟金融海嘯拖累全球供應,使價格出現較長期跌幅的情況不同,預料中國全年居民消費物價指數仍將有1%左右的增長。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