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300顆 中國要建超低軌道衛星星座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近年來大規模的衛星星座成為航天界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環球時報》記者7月13日在第九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獲悉,中國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總體部當天宣布,將正式啟動超低軌通信、遙感一體星座建設。這個最終規模達到300余顆衛星的大型星座系統在最終建成後,將具備“全球任一地點10分鍾內查訪”的即時業務響應和服務能力,這將為全球應急救援、火情監測、防災減災領域提供更加有效的數據和能力支撐。




超低軌衛星星座示意圖




相關衛星示意圖

超低軌衛星星座優勢在哪裡

中國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總體部超低軌通遙一體星座總設計師張楠7月13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稱:“超低軌的概念主要還是從距離地面的高度來劃分的。”他表示,通常而言,低軌是指距離地面500-2000公裡的軌道高度,遙感衛星一般在距離地面500-600公裡的高度運行,我國正在建設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一般在距離地面1000公裡的軌道高度運行。中國空間站則位於距離地面400公裡的軌道。美國“星鏈”互聯網衛星星座的主要運行高度在550公裡左右。而超低軌距離地面更近,軌道高度通常在300公裡以下,未來中國超低軌通遙一體星座想要應用的空域范圍計劃將在150公裡到300公裡之間。


從國外和國內的情況來看,超低軌目前尚未大規模的開發應用,此前只開展過一些科學應用試驗。張楠表示,這是因為在該軌道高度上有殘留的空氣,它會對衛星的運行產生阻力,衛星想要在這個軌道上長時間運行,必然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料,付出額外的代價才能抵消大氣阻力的作用。

張楠解釋稱:“相較於傳統軌道,超低軌的動力學環境復雜,稀薄大氣阻力、原子氧通量隨軌道降低以近指數規律增長,維持衛星長期穩定可靠運行,需要抵消衛星軌道由於更高的大氣阻力而快速衰減的影響,長期運行需要面對諸多技術挑戰。”


盡管超低軌長期運行需要面對諸多技術挑戰,目前尚未規模化應用開發,但投資價值巨大,美國日本(专题)以及一些歐洲國家均已啟動相關商業或科學探空活動。

張楠介紹稱,“超低軌衛星因為距離地面更近,因此能夠處理一些微弱信號,而在對地觀測的層面,距離地面更近也意味著對地觀測時看得更清楚。”超低軌衛星具有超高的價值,因軌道高度降低,對地“遙感”變為“近端”而獲得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觀測分辨率、更短的傳輸時延等,可實現同等分辨率下光學載荷重量、成本降低50%,合成孔徑雷達(SAR)載荷重量、成本均降低40%。

可以搭載不同載荷

在談及開展這一極具前瞻性和戰略性大型星座建設計劃的初衷時,中國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總體部副總經理李艷彬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稱,當前我國的衛星遙感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應用少”等問題,無法全面保障搶險救災、應急調度等重大行動對關鍵信息時效性的迫切需求。因此,中國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總體部提出超低軌通遙一體星座建設計劃,可利用超低軌衛星有效載荷成本低、通信時延小、用戶終端小型化等優勢,構築一個開放的分布式智能型網絡化超低軌空間基礎底座。這些衛星可以搭載不同載荷,輔以先進星載智能處理、星端直連、星間通信技術,從而能夠更為快速、精准地獲取空間信息,滿足政府、企業甚至個人對於更高精度、高時效、高可靠空間決策信息方面的迫切需求。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3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