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健康新闻: 多次感染新冠对身体的危害有多大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第二波疫情似乎比想象中来得更早,也更猛烈些。


5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大湾区科学论坛上透露,根据模型预测显示,5月底最高峰感染人数4000万/周,第二波疫情高峰会在6月底,届时新增感染约6500万/周。钟南山说,疫情防控战略已经调整为预防重症,因此感染是很难预防的。

5月24日,北京市卫健委最新发布的疫情周报(截至2023年第20周)显示,新冠感染连续4周报告病例数居首位,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较4周前上涨4倍。同一天,陕西省教育厅发布《陕西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3年第3号预警》,将新冠病毒感染列为特别关注事件。


现在,尽管人们提及新冠不再色变,但仍有担忧与疑虑。一个最常见的问题便是,如果未来注定要感染多次新冠,那重复感染到底会对人体造成多大危害?

根据《自然》近日发布的报道,一些科学家们认为,新冠成为了一种常规呼吸道病毒,就算每年都感染,不过无异于感冒。但也有人警告称,每次感染新冠都有损害,至少存在改变免疫系统的风险。这是一个两极分化的观点,双方也都有证据。对于公众来说,又值不值得再次绷紧神经,去避免重复感染?

最终多数人不可避免多次感染

目前的重复感染有多常见?根据5月5日“中国疾控中心周报(CDC weekly)”发布的系列研究,重复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感染率大约为18.4%,多出现在首阳6个月后。海外不同国家、不同毒株的数据则表明,总体比例约在5%到15%之间。

但预计这一比例还会随时间推移,因免疫保护衰退及毒株变异而增长。钟南山就指出,自然感染后的中和抗体会在4个月后降低,而对于XBB变异株(防感染)的保护作用更差。

健康状况越差、间隔前一次感染越久的人,每次面临新感染的风险也越大。”病毒学专家常荣山认为,新冠病毒和流感等病毒类似,但因其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高出几个等级,每年易感人群规模也更大。“最终多数人不可避免被多次感染,只是频率问题。”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重复感染对老年人、基础疾病等人群并不友好,尤其是当两次感染发生在短期内。2022年11月发表在《自然·医学》的一项研究调查了50万名“美国退伍军人”,发现二次感染导致死亡风险上升2.17倍,住院风险上升3.32倍,患上肺部疾病、心脏疾病的可能性也均升高超3倍。


另一项今年1月份发表的研究则调查了160万份临床数据,发现严重的二次感染,在首次感染严重的人群中更常见。第一次感染期间需使用呼吸机的人中,有30%因再次感染而再次住院。

“如果你的头部被击中两次,那一定比一次打击更糟糕。”临床流行病学家Al-Aly博士在接受《自然》采访时比喻道,他领导了多项关于长新冠及感染后遗症的研究。

但好消息是,这种糟糕情况的成立前提,是人们尚未从首次打击中恢复。常荣山说,脆弱人群初次感染后恢复慢,有些人还有合并症,“身体还没好又被感染,当然更重,健康年轻人未必会面临这种风险。”

在我国本轮第二波疫情中,多位临床专家观察到“二阳”者感染轻,重症病例少,病程也相对短。当调查范围不再局限于脆弱人群时,前述《自然》的报道援引英国一项研究发现,在近400万位新冠感染者中,二次感染后一个月内死亡风险降低61%,入住ICU风险减少76%。


卡塔尔一项在未接种疫苗人群中的研究发现,二次感染时重症几率比首次感染低了90%。美国的一项研究则显示,二次感染的病毒清除时间平均5天,首次感染约7天。“当再次感染确实发生时,好消息是免疫系统似乎已做好准备。”《自然》报道称。

临床上,目前的医疗决策也遵循着这一逻辑。钟南山在论坛上说,在新感染峰中,基础疾病等风险人群是预防和救治的重点。现在的死亡病例往往不是单纯的新冠感染引发重症肺炎,而是引起基础疾病加重导致死亡。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张振华也告诉“医学界”,现在碰到年轻发热患者,无论是不是新冠感染,按照退热止咳的方式处理即可。“老年人,我们则会建议做病原体检测,如果确诊是新冠感染,会建议他们尽快服用抗新冠病毒药物。”

重复感染会改变免疫系统吗?

另一个更长远的担忧是,新冠感染是否会带来免疫系统的持久损伤。即便二阳症状更轻,但损伤是否会随多次感染累积,最终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202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赵任在接受采访时称,奥密克戎这种毒株有两个功能,一个类似SARS,还有一个类似艾滋病,它对免疫影响明显的一个抑制功能。根据《自然》报道,一些研究确实发现甚至在感染数月后,依旧观察到感染者体内的免疫学变化,包括炎症蛋白和各种免疫细胞。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大家正在围观
    世界第1超模神颜崩塌 网友:全毁了
    温哥华最好吃的越南粉 至少尝一次
    郭德纲悉尼专场被骂 观众提前离开
    UBC学生海边睡车里 苦等离开大温
    加拿大最大旅游陷阱 BC有景点上榜
    兽医看流浪狗傻眼 首次发现半狐的
    9月交易数据显示大温房市风向变了
    太残忍!华裔男童遭邻居用棒打重伤
    52岁闫妮与小7岁李晨恋情真实内幕
    快看!大温本周末各项精彩活动汇总
      同类热门新闻
    塑料袋装热早餐或长期放冰箱 等于
    想减肥?每天锻炼两小时的最佳时间
    探店疗愈工作室 喧嚣中的心灵庇护
    肩膀若出1异常 可能是癌症在靠近
    痛风患者福音 老降糖药竟这么有效
    比跑步有效 这运动最降血压防中风
    虎头蜂攻击最怕过敏性休克 做2事
      随时阅读新闻

    加西网微信

    大温优惠小红书

    温哥华地产中心微信

    Android: 加西网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9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