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这动物全世界仅存两只公的 还在吃?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均认为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区分布的大型鳖类均是鼋,“鼋”字最早出现于《诗经》,与龟字并列但属于两类不同的动物。

我国古代着名的博物志《尔雅翼》中有记载“鼋之大者,阔或至一二丈”,民国《吴县志》中有“鼋如鳖而大,有重至四五十斤者,头上有磊块,故俗称癞头鼋,今放生池皆有之”,《太湖备考》中对“大鼋”也记载了“古为珍味,今太湖中有之,然不易得”,这些文章中记载的“鼋”实际上极有可能包含了斑鳖。


限于当时研究条件的简陋和样本量的稀少,加之斑鳖幼体和中华鳖相似,成体又和鼋相似,斑鳖一直被误认为是鼋,或是中华鳖。直到1993年,我国生物学家、原苏州铁道学院教授赵肯堂经过多方研究查证,才正式确认了斑鳖在我国是一种新的物种。

遗憾的是,就在学界反复考证和确认斑鳖存在的过程中,人们并没有放慢破坏斑鳖生存环境和捕食斑鳖的脚步。

据公开消息,上世纪50年代前,太湖流域不少人都曾捕捉到斑鳖,其中一些个体被送至公园或是寺庙中“放生”。上世纪90年代的长三角地区的集市中,也可以买到活体斑鳖,可惜大部分最终被送进了厨房。

苏州动物园副园长陈大庆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苏州动物园建设在苏州昌善局的原址上,昌善局是放生养牲的场所。苏州当地的资料显示,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昌善局中的池塘中就有十几只癞头鼋,每当清明时节人们来到昌善局祭奠亲人的时候,都会向池塘中投掷食物,甚至出现大鳖争相竞食的场景。

随着斑鳖相继在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消失,红河流域和马江流域种群迅速缩小,目前已知的斑鳖自然栖息地仅剩越南北部的两个湖泊,同莫湖和宣汉湖。而人工环境下存活的斑鳖,仅剩下如今苏州动物园中的一只。


由于此前没有正确认识斑鳖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对这一物种的研究,也错过了保护和拯救它的最好的时机。分类鉴定的长期混乱,斑鳖不仅错过了在动物园得到精心保育和扩群的机会,更错过了1989年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长沙的斑鳖,嫁去苏州

“再难,也要试试再说。”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吕顺清参与了先后5次的斑鳖人工授精工作,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2006年中国动物园协会给各会员单位发了动员,将斑鳖的特征整理后发布了下去,希望各动物园通过比对看看各地到底动物园内到底有多少斑鳖。

当年9月19日,由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中国动物园协会主办的斑鳖保护合作交流研讨会在苏州召开。当时会议中判断,在国内存活的斑鳖个体有4只。其中,苏州动物园1只、西园寺2只(其中“方方”于2007年8月死亡,另一只“圆圆”多年未曾露面,无法证明其存在)、上海动物园1只。

“最初的计划是,把上海动物园的那只运到苏州来进行配对,看看能否繁殖成功。”吕顺清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但就在开完会不久的12月,上海动物园中的斑鳖突然死亡,刚刚启动的斑鳖联合繁育工作一下进入了僵局。

“我们后来通过检查标本发现,上海动物园中那只原本以为是雌性的斑鳖,也是雄性。”吕顺清说。

于是在2007年初,专家学者们又在苏州开了一次研讨会,就在那次会议上,长沙动物园展示了一些园内饲养的大鼋照片,代表们判定那只大鼋就是斑鳖。会议结束后,吕顺清和国际龟鳖生存联盟专家、澳大利亚西部大学龟鳖动物繁殖生物学家杰拉德·库克林直接从苏州飞抵了长沙。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