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最後貴族小姐去世 她活過命運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04年,楊苡因為骨折住院,此時哥哥楊憲益也因病住院,而姐姐楊敏如前一天查出了糖尿病、冠心病。姐姐在電話裡跟她說,“咱們三個人好日子是過了,我不能不悲觀!”在鼓樓醫院病房最痛苦的時候,女兒代楊苡接通了哥哥的電話,她對哥哥說:“哥,我想你!”然後大哭,可楊憲益在電話那頭依舊是瀟灑的姿態,對楊苡的女兒說:“怎麼你媽媽還不如我哩!”


2009年11月23日,楊憲益去世。楊苡給友人寫信時,回憶起在北京探望哥哥時的情景,不禁記起了陳寅恪贈吳宓的詩句,“暮年一見非容易,應作生離死別看。”

往事並不如煙


楊苡喜歡在客廳舉辦“茶話會”。

那不大不小的方寸裡,時常聚集著很多人,有她的同學、老友、小友、朋友的朋友、串門的鄰居、和好奇湊熱鬧的人,有時人多得幾乎坐不下,他們就站在一邊,或席地而坐。

來的都是客,楊苡與人交流,從不看身份高低,童年與她玩耍的傭人丫頭,直到最近幾年,仍與她有電話往來。

余斌也是客廳的常客,他每次去楊苡家,都感覺不到拜訪前輩時常有的心理負擔。他感歎自己孟浪,剛和楊苡相識不久時,他和朋友喝了酒,聊到一些舊事,晚上九點多,一身酒氣地跑到楊先生家,找她確認細節。而老人不但沒有責備他的魯莽,還精神十足地與他探討。



聊故人,是這個客廳裡發生最多的話題之一。

抬起頭能望見牆上掛的相片,那一張張肖像照片裡的人,大部分已經去世了,但在楊苡的客廳裡,他們都彼此微笑,一起熱鬧。聊到哪位朋友,楊苡就抬起手,指給大家看,“這就是他/她哎!”那些早已蒙塵的歷史,恰如其分地和具體的面龐對應,巴金、沈從文、穆旦、蕭乾、吳宓等一位位大師,都在她的嘴裡變成了生動可愛的人物。


楊苡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和巴金通信。

那時她剛讀完《家》,便認定要做覺慧,17歲寫信問巴金,自己要不要“出走”?外面兵荒馬亂,自己還過著貴族小姐似的生活,難道不是醉生夢死嗎?巴金卻在回信中給她的熱情潑了冷水,讓她不要沖動。

後來楊苡才意識到,這是巴金對年輕人的一種保護——希望他們走最安全的路。這也影響了楊苡一生的道路。


楊苡和巴金的通信長達半個多世紀,她難以跟家人朋友傾訴的心思,都寫給了巴金,最長的一封,寫出了17頁。這些書信結集出版為《雪泥集》。直到晚年,楊苡都保存著對寫信的喜愛,她認為發短信、打電話是“說事兒”的,但寫信是講肺腑之言,“好玩,痛快。”

文革”開始後,中國作協上海分會的一張大字報讓巴金應聲倒下,楊苡也接受了審查,可經歷這樣的風波,她仍沒有為自保而銷毀和巴金的信件。

詩人辛笛感歎,“經過十年浩劫,我個人深知保存友人的來信之艱難······靜如同樣經歷許多坎坷,卻能冒著種種危險堅持把她和巴金往來書札保存下來,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呵!”

後來那動蕩十年,人人自危,封鎖家門,盡量不與他人走動聯絡,她依舊想到去拜訪哪位朋友,就大大方方地去拜訪。

與她書信交往同樣多的,還有巴金的哥哥李堯林,她稱他為大李先生。對巴金是敬,對大李先生則是親近。

通信最密切時,他們一天兩封,半年下來,積攢了40多封信。當時,楊苡是學生,大李先生是老師,母親管得嚴,他們很少單獨散步,大多數時間一起約定去某地匯合,或是買同一場的電影票,坐在影院的不同角落,一起看電影。有時知道大李先生下午會經過,她就把朝外的窗子打開,大聲用留音機放音樂,他朝樓上望過來,她遠遠地看他兩眼。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已經有 6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6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及.者.流.禮] 2023-01-28 12:37
    寫得真好!憶楊苡!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6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3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