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俄羅斯: 西方石油禁令,打疼了俄羅斯嗎?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2月5日,西方國家同時打出了兩個“大招”:歐盟對海上進口的俄羅斯石油禁令,當日正式生效;同日,歐盟、G7集團和澳大利亞禁止為價格超過每桶60美元的俄羅斯石油提供保險和航運服務。


華爾街日報》分析稱,這兩個舉動目的都是為了削弱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的軍事能力,同時保持全球原油價格穩定。然而,雖然這些制裁舉措針對的是俄羅斯,但是石油的供給和價格的影響力是全球性的。俄羅斯真的受到了打擊,還是歐盟“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此前大幅增加俄羅斯石油進口的亞洲國家,能否繞過新的障礙?最後,這一系列針對俄羅斯石油的“狙擊戰”,是不是“徹底沒有意義”?

事實上,由於歐盟內部矛盾重重,此次禁令不僅姍姍來遲,也給俄羅斯留下了不少騰挪空間。今年以來,歐盟國家從俄羅斯購買石油花的錢,早就超過了去年;即使禁令落地,包括日本印度在內的不少重要國家也能夠繼續從俄羅斯買油。


不過,歐盟禁令效果有限,並不意味著俄羅斯可以感到開心。今年,俄羅斯歐洲方向的石油出口價格,早就低於60美元,這遠遠達不到俄羅斯財政平衡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受明年歐美經濟放緩預期影響,目前國際油價已經跌回去年水平,未來甚至不排除會跌破60美元的限制價。而歐美“限價聯盟”表示,將每兩個月進行一次復審,以確保限價至少低於市場價5%。



布倫特油價(圖源:TradingEconomics)

俄羅斯仍然要為可能不斷下跌的油價想想對策。

歐盟禁令姍姍來遲,俄羅斯早賺翻了

歐盟不是鐵板一塊,已經是人盡皆知的“常識”了,因此許多分析人士和媒體報道一度認為這兩項舉措均無法通過。事實證明,歐盟還是有能力辦成一些事情的,盡管路途一波多折。

今年上半年,歐盟討論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時,以匈牙利為首的一些東歐國家就表達了強烈的反對,已致計劃一度“接近流產”。5月30日,歐盟向匈牙利等依賴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做出了讓步,將制裁范圍局限於海上運輸的石油,不涵蓋通過管道供應的石油。

當時,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推特發文稱,此舉“將立即覆蓋三分之二歐盟俄羅斯進口的石油”。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則發推表示,此舉將使歐盟俄羅斯進口的石油量在今年底前被削減90%。

數據顯示,歐盟每日大約從俄羅斯進口約210萬桶石油,其中約每日20萬桶流向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歐盟內部只有這三國不計劃停止俄羅斯石油的進口。根據“彭博社”數據,今年俄烏沖突爆發前的4個星期中,歐盟日進口量其實已經降至每日146萬桶,通過禁油令前的4個星期降至每日107萬桶,在11月底已降至每日47萬桶。相較原來的210萬桶石油,歐盟現已削減俄羅斯石油進口78%,禁油令全面生效後削減比例達90%似乎仍然有可能。





俄羅斯每日海上石油出口(百萬桶):北歐(藍)和南歐(灰)減少(圖源:彭博社)

標普全球的數據顯示,受石油貿易規律改變收益最大的是美國和挪威,兩國現在占歐盟石油進口的25%。此外,加拿大、中東、非洲等地的石油出口方也得以成功“撿漏”,對歐石油出口均有上升。歐盟石油進口總額在過去一年間波動較大且不規律,沒有持續的上漲或下滑趨勢。

即便如此,因油價高漲,歐盟仍然給俄羅斯打了不少錢,甚至遠超往年。根據歐洲的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收集的數據,截至北京時間12月8日18:00,歐盟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已購買大約680億歐元(約合5000億元人民幣)的俄羅斯石油,2021年全年也僅500億歐元。CREA表示,德國意大利等國趕在禁油令全面生效前,選擇在油價最高的時間段大規模囤油,使得俄羅斯“賺飛了”。



俄羅斯化石燃料出口利潤(紫為石油):歐盟(上)與世界(下)(圖源:CREA)

而換算成盧布,俄羅斯今年獲取的利潤就更高了,很可能創下歷史記錄。

亞洲國家仍能買買買,但俄羅斯要“包郵”

俄羅斯禁油令生效在即,確實導致俄羅斯歐盟能源出口利潤大幅下滑,已基本跌回俄烏沖突爆發之前的水平。不過,隨著俄羅斯多樣化自己的石油出口對象,現在歐洲進口俄羅斯石油下降的同時,俄羅斯石油出口利潤卻仍然遠高於過去。增加進口最顯著的是亞洲,現已占俄羅斯70%的石油出口。

俄烏沖突爆發之前,俄羅斯通過中哈石油管道、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和納霍德卡港口向中國出口石油,日均出口額介於60萬桶和80萬桶之間。隨著歐洲減少對俄石油采購,俄羅斯正在試圖將更多石油往東輸送,但是由於兩國之間較為依賴有限的基礎設施,中國采購石油的形式更常為“長期大單”等因素,進口量目前僅略升至日均100萬桶左右;不過,這也已經創中國購買俄羅斯石油的記錄了。

真正替代歐洲的,是土耳其和印度,兩國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前幾乎沒有從俄羅斯進口石油。3月到4月間,一邊是歐洲降低石油進口,每日“釋放了”幾十萬桶的“閒置”石油,一邊則是持續上漲的油價。對印度和土耳其來說,自己該怎麼做再明顯不過了。在11月,兩國每日進口超過130萬桶俄羅斯石油,單印度就經常超過中國的買入量。



俄羅斯每日海上石油出口(百萬桶):中國(黑)持平、印度(粉)和土耳其(藍)增加(圖源:彭博社)

歐洲“放棄”購買俄羅斯海運石油,釋放的大部分是俄羅斯波羅的海石油出口量。該管道常年出口量近每日150萬桶石油,占歐盟每日進口的210萬桶石油中的大部分。

不過,要想突然調轉出口方向、改變貿易格局,對石油進口國意味著更高的油價,而對於出口石油的俄羅斯來說也不是沒有負面影響的。根據彭博社數據,從波羅的海到印度的油輪運費已從過去的每桶10美元漲至每桶20美元左右。





Kpler數據顯示,印度進口的石油大部源自俄羅斯波羅的海港口(圖源:浙商證券研究所)

為了確保自己出口的石油有競爭力,俄羅斯不得不自己“吃掉”多出來的運費。3月以來,俄羅斯歐洲港口出口的烏拉爾石油價格持續低迷,一般比布倫特原油價低20美元左右。



烏拉爾石油(綠)和布倫特石油(藍)價格走勢(圖源:TradingEconomics)

在西方國家到處要求其他國家不要增加與俄貿易的時候,土耳其和印度卻“勇於”站出來“幫助”俄羅斯。這部分可能跟兩國與西方比較復雜微妙的關系有關。

身處北約的土耳其,長年得不到歐盟的青睞,近年與西方國家漸行漸遠,常常高調“懟”西方政府,反對西方的地緣政治議程,或與西方的敵人“在一起”。不過,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土耳其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任何制裁,但是向烏克蘭出售武器、支持俄烏雙方談判,包括幫助達成黑海糧食出口協議等舉措得到包括西方國家的好評。一些西方評論家認為,土耳其的戰略重要性今年得到了較好的展現。

印度長期以來被認為與俄羅斯關系友好,今年除了大舉購買俄羅斯石油外,還多次拒絕譴責俄羅斯。不過,美國的多份戰略安全白皮書中都將印度視為“遏制中國”的戰略伙伴,而一些美國企業也在開始將部分產能由中國轉到印度美國多次邀請印度參加自己主導的一系列亞太倡議,不過印度目前大致保持了較為“觀望”的姿態。


歐盟的“禁油令”和西方的“限價令”生效的12月5日,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會見了德國外交部長,之後向媒體表示,歐洲想要怎麼做是他們“自己的權力”,但是不應要求印度放棄自己的能源利益。他表示,印度將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

對於印度的這一立場,美國似乎毫不在意。美國財政部長耶倫11月11日表示,只要印度不用西方的相關服務,印度可以以任何價格購買俄羅斯的石油。此外,她還稱“限價令”的存在將增強印度中國非洲等地的議價能力,壓縮俄羅斯的利潤空間,美國“樂見其成”。

未來可能繼續限價,低至20美元?

歐盟澳大利亞和G7國家構成了所謂的“限價聯盟”,12月2日聯合宣布“限價石油每桶60美元”的指令。實際上,這一指令並非直接禁止俄羅斯以高出每桶60美元的價位出售石油,而是要求“限價聯盟”參與國的企業不得為其“有理由懷疑”高於該價位的石油提供任何投資保險和航運服務;其中,沒有保險服務意味著石油將無法被運輸,因為這意味著油輪將處於“裸奔”狀態,遇到任何意外,出資者可能血本無歸,且各國政府都對油輪有保險要求。





俄羅斯遠東納霍德卡港口

“限價聯盟”控制了全球大部分油輪及航運保險公司,如航運大國希臘擁有全球近 1/3 的油輪;據標普全球,希臘擁有運輸大約俄羅斯石油50%的油輪。總部位於倫敦的國際船東互助保險協會集團(IGP&I)為全球約90%的船舶噸位提供航運保險

雖然這一指令12月5日就得到落實,但“限價聯盟”還是允許該日之前就已裝載的石油自由運出俄羅斯,提供了截至2023年1月19日,總計45天的運輸窗口。

參與運輸俄羅斯石油的船只,將在事後的90天內不得在“限價聯盟”國家提供船運服務。

此外,“限價聯盟”還表示將每兩個月進行一次復審,以確保上限價位至少低於市場價5%。

日本,作為G7集團的一員,也參與了“限價”,但是得到了特殊的豁免:他們可繼續自由地從俄羅斯遠東薩哈林2號油氣項目進口石油。日本政府表示,這是考慮到該國的“能源穩定”。日本的三井對該項目出資了12.5%、三菱出資了10%。


一開始,歐盟本來嘗試徹底禁止為俄羅斯石油運輸提供一切服務,連“價格上限”都不設立。不過,據媒體報道,行業人士廣泛認為這一方案過於激進,同時引起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擔憂,在油價高漲之際,徹底限制俄羅斯石油出口將火上澆油,不過設置價格上限將“一石二鳥”。歐盟啟動了漫長的內部談判之路。

一開始,上限設在每桶65~70美元。這引起了來自兩方面的不滿。一邊是希臘和馬耳他,他們不希望上限水平低於每桶70美元,以保護國內龐大的航運業。另一邊是以波蘭為首的部分東歐國家,他們認為應該將上限壓至市場價的下面,確保俄羅斯受到制裁影響,甚至一度提出每桶20~30美元的上限。經常反對歐盟議程的匈牙利,由於自己進口的俄羅斯石油全靠陸運,這次沒有唱反調。

隨著烏拉爾油價在11月間大幅下跌,甚至跌破每桶60美元,波蘭等國的思維逐漸占據上風。不過,波蘭自身還試圖進一步壓縮上限價位,同時試圖確保未來可根據市場情況進一步調整。在歐盟同意設立該機制後,波蘭表示支持,“限價令”最終得以全票通過。

其實,據能源價格跟蹤平台Argus Media,在俄羅斯的主要歐洲石油出口港口普裡莫爾斯克,實際出售的油價在“限價令”宣布之前就已經跌破每桶50美元了(注:上述烏拉爾石油價位與這一價位的出入,源於前者是CFD和OTC合約,可與布倫特合約價直接比較,而非當日在某一港口的實際售價)。



普裡莫爾斯克港(黑)和納霍德卡港的實時油價(圖源:彭博社)

不過,在俄羅斯遠東的納霍德卡港口(與薩哈林無直接關系),當日售價仍高於每桶70美元。作為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的終點,這一港口的出口量大約每日30萬桶石油,絕大多數出口至中國

中、印、土買俄油,仍要面臨保險麻煩

俄羅斯正在試圖替代對西方石油運輸相關服務的依賴。據外媒此前報道,俄羅斯第四大的保險公司“Ingosstrakh”將對俄羅斯印度中國出口石油發揮“關鍵作用”;目前,“Ingosstrakh”在中國印度都有代表處,為超過2000搜船提供了保險服務。外媒還分析認為,俄羅斯政府也可能直接介入,提供終極擔保。

俄羅斯交通部副部長亞歷山大·波希瓦伊(Alexander Poshivay)11月29日在第四屆中俄能源商務論壇期間表示,現在被西方公司拒絕保險俄羅斯船只正在向俄羅斯保險公司投保,並在俄羅斯國家再保險公司進行了再保險。波希瓦伊稱土耳其認可了俄羅斯企業提供的保險,中印認可了大部分保險;這三個國家均未證實波希瓦伊所描述的情況。



俄羅斯還試圖建立自己的油輪艦隊。據能源研究機構“Rystad”統計,俄羅斯今年已經從委內瑞拉伊朗等地采購了至少103艘“大部分12~15歲、較為老舊”的油輪,被認為只有幾年的剩余運行年限。不過,“Rystad”估計,俄羅斯仍需60~70艘油輪以維持其當前石油出口規模。

雖然俄羅斯歐洲港口出口的石油價格低於每桶60美元,依然可以獲取西方的投資保險和航運服務,但俄羅斯還是立刻受到“限價令”的影響。土耳其12月2日起開始要求所有通過其領海的油輪(即所有進出黑海的油輪)提供信件證明其投保“一切情況”。



12月6日,土耳其黑海沿岸等待通行許可的油輪

土耳其稱此舉與“限價令”無關。不過,國際船東互助保險協會集團發表的聲明中稱這一情況“源自限價令”,表示認為土耳其的要求“遠超常規要求”,會增加其成員被認為違反西方制裁的風險,因此將拒絕提供相關證明。截至12月7日,有20余搜油輪因無法及時提供相關證明而被滯留,其中大部分實際上在運輸不受“限價令”影響的哈薩克斯坦石油。目前,已有油輪在提供“Ingosstrakh”保險證明後“通關”。

這一情況,引起人們猜想,波羅的海周邊國家是否也會出台類似的政策,從而進一步增加俄羅斯運輸石油的風險和成本。

俄羅斯有錢也買不到想要的東西?

俄羅斯生產和境內運輸石油的成本並無公論,有些猜測低至每桶10美元,有些猜測高達每桶44美元。不過,據標普全球2021年底的估算,俄羅斯政府想要維持財政盈余,需要每桶石油以69美元的價位出售。考慮到“限價令”的目標一方面是損害俄羅斯的財政,另一方面則是希望俄羅斯仍然願意出口石油,而非停產,西方國家目前似乎大致實現了這兩目標。

俄羅斯政府此前曾威脅不會做虧本買賣,可能會減產停產。不過,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12月1日表示,俄羅斯“不在乎”限價令價位,“將直接與我們的伙伴談判”。目前,俄羅斯和歐佩克尚未宣布進一步減產的計劃,不過行業人士分析,如果油價進一步下滑,減產的可能性將非常大。

目前,布倫特和WTI油價均已跌破每桶80美元,低於2021年底的價位。隨著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持續,或許全球油價都將跌至當前“限價令”的價位。紐約能源對沖基金Again Capital的創始合伙人約翰·基爾達夫(John Kilduff)11月28日表示,目前WTI油價趨勢“直奔每桶60美元以下”。

有少數分析人士認為,西方針對俄羅斯石油出口的一切舉動實際上沒有什麼意義。經濟學家馬修·克萊恩(Matthew C. Klein)和經濟評論家諾亞·史密斯(Noah Smith)今年相繼發文稱,限制俄羅斯石油出口將對各方造成相似程度的損失,且對於打擊俄羅斯作戰能力意義不大,因為西方早已實施的對俄出口限制正在更為直接地打擊俄羅斯軍備和工業生產能力,“俄羅斯有錢也買不到想要的東西”。

據報道,由於缺乏制造過程中所需的半導體,俄羅斯高超音速彈道導彈幾乎已經停止;因缺乏零部件,許多機械廠,包括生產地對空導彈的工廠也已關閉停產。

放眼未來,“限價聯盟”還宣布將於明年2月5日起實施針對俄羅斯出口的其他化石產品的類似限價令,不過目前還未公布具體價位。歐盟也預計將於該時禁止進口精煉油產品;俄烏戰爭之前,歐盟每日進口約120萬桶精煉油產品。

解決了油價上限後,歐盟開始啃下一個“硬骨頭”:天然氣價格上限。雖然歐盟進口的俄羅斯天然氣和石油總額比較接近,但是歐盟缺乏海運天然氣的設施,俄烏沖突爆發才大舉開始建設,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尤為依賴俄羅斯天然氣。據路透社12月6日報道,歐盟正在考慮捷克提出的每度0.22歐元的天然氣價格上限,遠高於同日的每度0.14歐元,但是以德國為首的部分國家完全反對設立任何上限。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已經有 9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9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及.癸.二.為] 2022-12-08 10:20
    西方石油禁令根本打不疼俄羅斯,反而是造成現在通脹的原因,加息根本抑制不了這種制裁俄造成石油減少造成的通脹,反而使人民生活更加痛苦,西方石油禁令是一切痛苦的起源。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8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