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人醒了!中共封殺已不可行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最近
中國各地爆發的“白紙運動”並蔓延到世界各地,也引起日本社會的關注。日本東大教授分析認為,中國人已經在覺醒,國際社會應該支援中國人追求民主自由。

針對波及世界的中國“白紙運動”,東京大學阿古智子教授近日分析說,中共封殺國民聲音的慣用手段已經行不通。國際社會也會幫助中國人爭取民主和自由,保障中國人的基本權利。


日本東京大學阿古智子教授多年關注中國人權問題,被中國律師譽為“最受尊敬的日本人”。關於近日在中國爆發的“白紙運動”,她認為當局應接受民眾的訴求取消清零政策。

東京大學教授阿古智子:“在人權方面,無論一個國家是怎樣的政治制度,都應該保證國民擁有自由。現在中國人站出來呼吁‘要自由、不要清零政策’,這些訴求當局都應該認真接受。同時國際社會也應該支援中國人追求民主自由。”

阿古智子教授說,中國人在這種政權下發出了自己的聲音,中共繼續封殺民意的做法已經不可行了。

東京大學教授阿古智子:“人們對中共的嚴厲批評是迄今未有的。習近平政權雖然看起來牢不可破,但是從這次運動可以看出來,一味地打壓,一味地封殺人們的聲音這種做法已經不可行了。國際社會會推動中共當局進行改革,來更好的保障中國人的自由。”

阿古智子教授認為,在中共的高壓下,“白紙運動”或許很難在中國國內維系下去,但現在的部分解封就是民眾抗爭帶來的結果。


2、習近平的危險時刻!這一事或成結束習專權催化劑

很長一段時間,在中國各大城市的街道已經不曾見過有眾多的示威者高喊口號:“我們要自由!” 或“中國共產黨下台!” 然而這件看似不可能發生的事,卻在最近真實地在中國國內發生了,原因是中國民眾對於中共堅持執行嚴厲的清零政策而感到強烈不滿,於是走上街頭抗議,但隨即就演變成為人民反對中共政府對民眾進行令人窒息控制的抗議潮。這一波抗議浪潮會否威脅到剛剛才獲得第三個任期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統治威信呢? 這又會否成為中共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呢? 亞洲協會美中關系中心主任奧維爾.謝爾在《外交事務》撰文,對這一連串問題進行分析。

文章說,盡管美國不乏中國專家,但卻從未有人准確地預測到中共的歷史轉折時刻。我們沒有人能預視到毛澤東會在 1960 年代推行文化大革命,鄧小平會在 1970 年代和 1980 年代進行經濟改革。當然,我們也未能預料到中國最近發生的這類大規范示威活動。畢竟,在習近平的專制統治下民眾都受到了嚴密的管控,而且大多數的外國記者也被驅逐出中國大陸。中國民眾一直都被迫保持沉默,他們沒有獨立的投票權、新聞自由和學術自由,再加上習近平現在控制著每一個可以表達民意的機構,外人很難真正了解中國人的民意。


外界一直以為一切都已在習近平的控制之中,習已經找到了永久專制執政的有效秘訣。但無論這場抗議潮的結果如何,它都表明了習近平並沒有超越希特勒、墨索裡尼、斯大林、卡斯特羅或毛澤東本人,他仍然未能發掘到極權主義成功的秘訣。這場抗議潮也提醒了我們,其實習近平治下的人民與世界各地的人民一樣,不能單單滿足於食物、購物、電子游戲和旅行生活,很多人都對自由有所追求,他們不想被限制、審查、欺凌、拘留或被監禁。

但當中國人民開始喊出要求習近平和中共下台的口號時,可能已經越過了習的心理底線。

習近平的統治下,中國民眾在國內想要發聲的成本其實十分高,以至於他們大多數都選擇保持沉默。波蘭詩人和散文家切斯瓦夫·米沃什 在1980 年接受諾貝爾文學獎時曾經說過:“在一個人們一致保持沉默的房間裡,一句真話聽起來就像一把手槍。” 這場抗議潮的導火線可能是對清零政治的不滿。但漸漸地,憤怒的人們就會慢慢將其他對政治的不滿紓發出來,並開始批評習近平的專制領導和壓制言論自由。

在 20 世紀的頭幾十年——在 1911 年最後一個帝國王朝垮台之後,中國人最終發現自己其實正在尋找一個新的政治開端,他們想要追尋自由思考、政治探究、公開討論、自我批評、研究和寫作。1919 年的五四運動,中國人第一次公開表達了這種渴望。當時中國的知識分子不僅反對歐洲列強的掠奪,而且還支持國內的科學和民主。同樣的精神也激發了 1930 年代和 40 年代反對國民黨蔣介石專制統治的運動、70 年代後期魏京生對中共統治的批評、80年代中期天體物理學家方勵志領導的親民主的學生運動、1989年的天安門民主運動,以及2010年劉曉波領導的零八憲章運動。

最近的示威活動是源於他們對中國的清零政策、工廠惡劣的工作條件以及導致10 人死亡的烏魯木齊公寓樓火災的不滿。 許多人認為,如果沒有嚴厲的清零政策,或許這10名遇難者可以免於一死。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已經有 11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一頁1234...7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11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五.親.有.有] 2022-12-07 07:22
    Why was the author name being deleted ? Was it from bbc ? Cnn ? Voa ? Cbc ?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48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6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