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我是中国博士生 月收入只有3000元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 我国有 40 万博士生,他们每个月的收入仅有 3000 多元 "。


这是近日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第七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的发言,刘元春提出,我国博士生的收入不高,建议给他们的年收入增加 10 万元,这样每个月收入能达到 1 万块钱,使其能安心进行研究,同时也能正常支付生活支出。

这并非公共场域里,第一次有人呼吁提高博士生的待遇。


早在 2007 年,时任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中科院院士杨玉良就曾在一次论坛上提出,国内博士生的生活过得 " 不体面 ",倡议提高博士生的待遇。

十年后的 2017 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 你有钱不给学生,拿它干什么用?"

同年,财政部教育部发布通告,强调提高博士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中央高校博士生从每生每年 1.2 万元提高到 1.5 万元, 地方高校博士生从每生每年不低于 1 万元提高到不低于 1.3 万元,由此使得平均每人每月补贴再增长约 250 元。



博士生虽有补贴,但很难维持在大城市的体面生活(《少年班》剧照)

不过,那一年不仅成为近十年来的唯一一次系统性博士生涨薪,且结合十年内经济水平与物价、消费的增长速度,博士生的收入仍然很难维持在大城市的体面生活,甚至低于不少城镇的最低薪资标准。

2022 年 7 月,一名网友在人民网的留言火了,他称 30 岁左右的博士研究生每个月只有 1500 的补助,生活压力大,且省内没有针对博士生的科研基金项目可供申请,希望省里对博士研究生多一些关怀,增加省级助学金、奖学金和在校生的科研基金。


博士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份上依然是学生,经济与心态方面的压力,却早已脱离轻松的学生时代。

真实的博士生人数其实也早已超过 "40 万 "。2021 年,我国在读博士首次突破 50 万大关,达到 50.95 万人次,每年毕业博士人数在 7 万人左右,2022 年,全国在读博士或将达到 56 万。

提高博士生待遇,显得更为必要。

30 岁,在读博


去年 11 月,入学三个月后,西南一所医科大学的博士生李淼终于收到了一次性发放的三个月补贴:3300 元。目前她念博二,收入也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

实际上,除了每个月 1100 元的 " 大学生助学金 ",李淼还能收到每年 15000 元的学业助学金,但这刚好是每年博士生学费的金额,而且随着读博年限产生变动。李淼念博一时是固定每人每月 15000 元,但博二以后,便只有二等奖学金或以上才能拿到 15000 元,三等奖学金则只有 12000 元。

学校里还设置了每年 3 万的国家级奖学金,但一个学院只有三个名额,竞争激烈。

读博时的收入,不同学校会有不同。在中山大学某社会科学系专业念博二的学生易雯,则每月都能拿到 2500-4000 元,其中包括固定的 1500 元国家奖学金、1000 元学校奖学金,以及不固定的课题经费,即他们俗称的 " 劳务费 "。

而在上海,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理科专业的博二学生蔡炜,则在博一时就能拿到每月 4000 余元补贴,到了博二总计已能达到 6-7 万的年收入,在全国的博士生收入范围内,都算得上第一梯队。因为住在学校,生活开支低,蔡炜甚至还攒下来了 5 万多,这是不少同龄博士生都不敢想的。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