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世界杯: 足球:日本為什麼總能闖進世界杯?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作者:小戎,編輯:嘉辛,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2 比 1,日本再次在西班牙身上上演逆轉取勝。


連續戰勝德國西班牙兩大冠軍球隊,從死亡之組中以小組第一殺出重圍,晉級卡塔爾世界杯 16 強,足以讓日本足球被稱為 " 亞洲之光 "。

從近兩個世界杯周期來看,日本足球的更新換代,顯然是成熟的。

很少有人知道,現代足球的起點,日本中國類似。1917 年,在第三屆遠東運動會上,日本首次參加國際足球比賽,在與北洋政府時期的中國隊對戰中,中國隊以 5 比 0 大獲全勝。

從上世紀 20 年代日本足協成立到 90 年代末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日本足球在國家隊層面和俱樂部層面長期落後於中國

到本世紀初,日本足球逐漸崛起,並屢次闖進世界杯,取得了一系列不錯的戰績。

日本足球能超越中國足球,甚至在與世界強隊對抗中獲勝,僅僅用運氣來說明顯然有失偏頗。

當我們復盤日本足球發展史,它之所以在最近三十年中能保持持續的戰斗力,離不開日本足球的產業化。

那麼,日本足球究竟是如何產業化的?足協、聯賽究竟如何運作?它的球員為何能一再走向高水平的舞台?

一、足協:數十年的 " 基建者 " 角色扮演


要致富,先修路。這句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句子闡釋了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的道理。

在足球產業化中,足協正是承擔著 " 基建者 " 的角色。

從上世紀 20 年代日本足協首次成立開始,之後的五十多年裡,除了受戰爭與戰後經濟形勢的影響,如今常常被中國球迷痛罵的 " 外行領導內行 " 也貫穿在日本足協始末。

畢竟,當時的日本足球,既沒有見過大世面的足球運動員,也沒有熟悉足球的管理者,卻存在著大手筆花錢請知名球隊和球星來吸金,給足協和整個國內足壇留下一大筆赤字的尷尬。


日本足協走上正確的發展道路,得益於 70 年代末日本足協重組之後算的一筆 " 經濟賬 "。

1974 年,日本足協正式改組為財團法人,這一改組的重大意義是,在經濟上,日本足協必須維持財政的健康發展,否則一旦破產,日本足協即不復具有存在的合法性與正當性。

這逼迫日本足協在日後的發展中,務必要算好 " 經濟賬 "。

從 1976 年起,時任日本足協出台了一系列經濟政策,讓日本足協的運作變得健康起來。

第一,日本足協引入了供應商和後援會制度,與兩家日本運動產品制造商迪桑特和亞瑟士,以及德國品牌彪馬簽下了總額為 1.2 億日元的贊助合同,三家供應商得以輪流負責日本國家隊、國奧隊和國青隊的比賽裝備。

同時,一批關心日本足球的社會人士發起成立了 " 日本足球後援會 ",包括三井造船、三菱重工等一幹日本知名企業加入,為國家隊海外參賽募集資金。

1977 年後援會成立第一年,即有 100 多家團體加入,1300 名個人參與。按照年會費團體 5 萬日元,個人 1 萬日元的標准,當年即為日本國字號球隊募集到超過千萬日元的經費。

第二,邀請國際知名球星及所屬俱樂部來日本進行商業比賽,提高賽事等收入。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已經有 1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1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牛.昔.語.篇] 2022-12-04 09:42
    東升西降,日韓在大陸東邊,當然嘍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3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