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9.4分神作 但我不建議未成年觀看......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喜馬拉雅山脈。


放眼望去,除了皚皚白雪,盡是些懸崖峭壁。

一只雪豹正匍匐在岩石後面,對不遠處的岩羊群虎視眈眈。


周圍較少的掩體,讓它不能輕舉妄動。

它只能靜靜地等待,看看是否有落單的岩羊過來。

好在,它終於等到了。





電光火石之間,雪豹一躍而起,幾個箭步就沖上去咬住了岩羊的脖子。

但因為沖得太猛,它倆一起滑下了山崖。

60米,20多層樓的高度。

鏡頭隨著它倆從上落到下,沒有切。

獵豹和岩羊一次次摔在峭壁上,光聽著都覺得肉疼。



整個墜落的過程中,雪豹一直沒有松過口。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在殉情。

整整35秒。

每一秒都是殘忍的煎熬。

而這,僅僅只一個開場——

《水深火熱的星球》Hostile Planet Season





有關自然界的紀錄片,總是華麗而壯美的。

以致於我們往往忘了,壯美之下的自然界還有另一副鮮為人知的面孔——

殘酷。

正如片名一樣,這是一個水深火熱的星球。

對人類是如此,對動物更是如此。

前段時間大火的《我們的星球》也講了這個問題,不過不如本片來得專注。



《我們的星球》

這部由美國國家地理拍攝制作的《水深火熱的星球》總共六集。

分別介紹了地球最深、最高、最冷、最熱、最潮濕和最幹旱的自然棲息地裡,動物們是如何在絕境下生存繁衍的。

主持人,則是被稱為"站在食物鏈頂端"的辣個男人——

貝爺。

不過這一次,他不吃,只看。



壹丨高山

前面提到的雪豹,之所以冒著生命危險去捕食,是因為它已經餓了幾個星期了。

橫豎是個死,摔死總比餓死強。

哪只雪豹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玩命的。

奈何,全球變了暖。



喜馬拉雅山脈的氣候平均每十年都會增長1度。

聽起來可能沒什麼,但這對雪豹來說並不太好受。

進化趕不上變化有多痛苦,只有它自己知道。



它的皮毛可以抗住零下二十幾度的嚴寒,但零上十幾度就......

大概相當於炎夏之中穿著毛衣毛褲,再加件棉襖。

沒辦法撒開腿跑,捕獵自然是笑話。



它只能趁著難得的低溫天氣裡,尋找一切可能的機會。

哪怕是冒著生命危險——

便是開場的那一幕。

而飽餐一頓後,等著它的只會是又一場饑荒,以及一場豁出性命的捕食。

抓獲羚羊之後,雪豹受了重傷

這還算好的。

有些動物,一出生便要開始與死神賽跑。

比如,同樣生活在高山上的白頰黑雁。

為了躲避掠食者,雁媽媽選擇了在高達120米的孤峰頂上孵出雁寶寶。

安全是安全,但也存在著問題。

如果36小時不進食,雁寶寶就會死掉。

而最近的草地距離這裡大約1.6公裡,雁媽媽和雁爸爸很難來回飛,給寶寶喂食。



那麼,就只剩下了一條路:

讓雁寶寶自己"飛"下這座峭壁懸崖。

為什麼打引號?

因為與其說那是飛,不如說是墜落。

事實是,雁寶寶真正能夠飛行,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但生死存亡之際,顧不得這些。

雁媽媽飛了,雁寶寶們也只好跟著,

跳了。

空中,雁寶寶們拼命地扇著還不能稱之為翅膀的翅膀,拼命想要減緩下墜的速度。

有用自然是有用的,可效果微乎其微。





於是你會看到,雁寶寶像一個彈球一樣,一次次撞在陡峭的岩壁上。

然後直直地跌到崖底。



命薄的,還未落地就先摔死了。

命硬的,就得讓運氣再走一步。

因為等在崖底的不僅僅是雁媽媽和雁爸爸,還有垂涎三尺的掠食者。

據統計,在懸崖上出生的雛鳥,只有大約一半能成功活過第一個月。

我們常常批評一個人時會說,連走都還沒學會就想跑。

白頰黑雁不一樣,它必須先學會飛。

貳丨沙漠

在這兒,太陽是爹。

納米布沙漠最熱的時候,地表沙子的溫度可以到達70度。

沒有人願意在這種地方居住。

但動物們沒辦法。

生於斯,就得長於斯,死於斯。

它們只能發揮自己天才般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來求存。

比如,蜥蜴會通過"跳舞"來避免自己的腳被燙傷;


又比如,隆頭蛛會用絲把沙子連在一起,織成一張"沙毯"蓋在自己的洞穴入口;

又或者,選擇傍晚或深夜出來行動。

生活在沙漠裡的這些動物,每一場覓食,每一天的生存,都是在和太陽賽跑。





叁丨草原

與前面的高山、沙漠相比,草原似乎算還好,至少環境沒有那麼極端。



但這裡同樣每天都在上演著各種殘酷的殺戮。

比如,在草原上出生的那些弱勢新生兒。

它們最難熬的,就是出生的第一天。



片中出現的湯氏瞪羚幼崽,很多甚至都活不過一個小時。

瞪羚媽媽只能不斷舔舐寶寶,盡量消除它身上的氣味。

然後站在遠處靜靜觀望,默默祈禱(如果站得太近,會暴露寶寶的位置)。

有幸免於難的,自然也一定會有遭殃的。

而除了司空見慣的弱肉強食,同類相殘的事情也不少。

為了幹旱季節裡的一片池塘,兩隊阿拉伯狒狒可能會以命相搏。

贏了的等著下一次防守,輸了的等著下一次進攻。

光是活著,就耗盡了它們所有的力氣。



殘酷吧。

還有更殘酷的。

因為全球變暖,它們生活的極端環境正在變得更加極端:

全球沙漠面積每年都會擴張近13萬平方公裡;

草原上,氣候平衡被打破,天氣變得愈發不可預測,要麼極其冷,要麼特別熱,要麼旱得冒煙,要麼來一場暴風雨;

海洋裡則是出現了水母的泛濫成災,生態系統面臨不可恢復的危險。



更不用說受影響最大的極地。

海冰的融化期來得越來越早,北極熊能在冰面上捕食的時間也就越來越少。


在等待海面重新結冰的時間裡,它們幾乎只能靠去年冬天積累的脂肪生存。





和四十年前相比,海冰的面積下降了百分之四十。

大量的冰川融化,讓極地本就嚴苛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加惡劣。

前段時間我探推過的《我們的星球》裡也有一幕讓人特別揪心——

俄羅斯東北海岸上,10萬多頭海象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一起。

海象們捕食後無處可去,只能擠在狹小的沙灘上。

有些甚至只能爬上懸崖才能找到空地,等要捕食的時候,再跳下去。

不知道的還以為它在自殺。

其實只是因為它們在陸地上的視力太差,看不見眼前是懸崖。

它們也不想。

可海冰已經退到了遙遠的北方。

《我們的星球》

很多人可能會發現,這部紀錄片裡的有些鏡頭似曾相識。

這不奇怪。

眾所周知,拍紀錄片是很難賺錢的。

而且吃力不討好。

這麼多年了,轉來轉去也就那幾家,BBC、國家地理,現在又加了個網飛。

幾百人的頂尖團隊,全世界幾十個嚴酷的地方到處跑,演員還是從不會和你商量的動物和大自然。

不僅一個鏡頭可能得等好幾個星期,稍不注意甚至還可能有生命危險。

有些美輪美奐、震撼人心的鏡頭,往往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水深火熱的星球》工作照

我是一直挺敬佩這些團隊的。

歷盡千辛萬苦,目的只有一個:讓更多的人們知道這個星球上正在發生的事情。

有令人歎為觀止的自然美景,也有讓人不忍細看的殘酷競爭。

這都是億萬年來自然法則下演變而成的結果。

只是如今,自然美景依舊在,殘酷卻又多了一個方面。

動物們耐得住嚴酷的環境,躲得過天敵的追擊,但它們阻止不了人類。





由於水源被大量截取,現在象群們需要走更遠的路才能找到水源;

以前草原上的美洲牛多達6000萬頭,由於人類的捕殺,銳減到了現在的1000頭;

雨林中的紅毛猩猩,因為人類的濫砍濫伐,它花了數年記下的森林地圖正在一天天消失......

種種長期以來的過分攫取,加上肆無忌憚的溫室氣體排放。

最終導致了現在的物種銳減,全球變暖。



坦白講,全球變暖是必然的。

除非人們不用電、油、氣...停止一切能產生溫室氣體的活動。

這當然不可能。

但很明顯,不該是這樣一種速度。

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一個客觀事實,這個星球不僅僅是這些動物們的家,也是我們的家。

地球是不怕什麼的。

經歷過了5次物種大滅絕的它,缺了誰都一樣照轉不誤,一樣會重新煥發生機。

例如,最近大熱的切爾諾貝利。

誰都知道這場悲劇。

8噸多輻射物質泄漏,34萬人被迫離開家園,至今這座城市依然被叫做"鬼城"。

而這座人類無法踏足之城,早就悄悄被自然所接受。

植物生長,動物入駐。

我們的禁忌之地,反倒成了它們的希望家園。

就算再怎麼水深火熱,動物們永遠能找到合適自己的生存方式,負重前行。

但人類可以嗎?



圖源網絡

人類之前,地球上有生命;

人類之後,地球上也會有生命。

地球不屬於人類,人類卻屬於地球。

保護環境、敬畏自然,從來就不是什麼冠冕堂皇的口號。

我們其實早就知道:

會被拯救的不是地球,而是人類自己。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4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