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不僅不被吃掉 還可能把捕食者反殺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圖片來源:Museum of New Zealand Te Papa Tongarewa via YouTube

不僅不被吃掉,還可能把捕食者反殺,它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新西蘭大堡礁島附近的大海深處,一條鯊魚慢慢靠近它選中的獵物——那是一只形似鰻魚的生物,但沒有眼睛,似乎對凶猛的捕食者毫無防備。鯊魚游到合適的位置,抓准時機一口咬了下去。

假如咬到的是尋常獵物,鯊魚或許已經迎來了美好的用餐時間。但很顯然,它咬住獵物之後立刻就松了口,好像身體不適,搖著頭往遠處游去。此時,“燙嘴”的獵物也重獲自由。

這種動物叫做盲鰻(Myxinidae),名字裡有個“鰻”字,但並不是鰻魚。它最特別的技能,大概就是遭遇襲擊的時候,可以在0.4秒內釋放出大量黏液,充滿捕食者的嘴和鰓,讓對方難以呼吸。這樣一來,鯊魚就算再舍不得,也只能把獵物放生。

沒找到食物倒也罷了,鯊魚還可能因為窒息而丟掉性命。捕食盲鰻或許是它一生中最錯誤的決定,但後悔也來不及了。不光是鯊魚,許多企圖吃掉盲鰻的魚類都無法得逞,它們用鰓呼吸,就有被黏液窒息的風險。

畢竟,盲鰻不用半秒,就能讓黏液擴張到原本體積的上萬倍。不少科學家想要知道,這極富殺傷力的黏液攻擊究竟是怎樣實現的。後來,研究者們漸漸發現,觸發攻擊的並不是盲鰻自己,而是周圍的水。



圖片來源:Museum of New Zealand Te Papa Tongarewa via YouTube

不要攪動那裡的水

一只盲鰻身上,大約有100個黏液腺(slime gland)負責釋放黏液。起初,它們分泌的黏液可能不到5毫升,連小小的一個茶匙都盛不滿。但在受到攻擊的0.4秒過後,幾毫升的黏液就可以變成滿滿一桶史萊姆,比原來的體積擴大了約10000倍。

2017年,一輛卡車載著13箱共數千只盲鰻,在美國俄勒岡州的高速公路上發生了事故。有新聞報道說,當時卡車司機為避開施工區而猛踩刹車,結果一箱盲鰻飛出,撞上了對向駛來的一輛小轎車,又導致4輛車相撞,一位司機輕傷(和大部分盲鰻死亡)。許多盲鰻和黏液灑在路上,隨後的幾小時交通狀況一片混亂,相關部門不得不用推土機和高壓水槍來清理現場。



被盲鰻襲擊的汽車(圖片來源:Oregon State Police)

當生存遇到壓力時,盲鰻會產生大量的黏液,人們對這個現象可能並不陌生。不過對盲鰻來說,“壓力”究竟是指怎樣一種狀況,又為什麼能讓黏液急劇擴張?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知道盲鰻制造的是怎樣的黏液。這種可以迅速變大一萬倍來打擊敵人的黏液中,除了水和黏液素等常規成分之外,還有一種十分關鍵的要素——纖維。



端絲細胞制造的線團(圖片來源:Winegard et al, 2014)

這些纖維是由盲鰻黏液腺裡的端絲細胞(gland thread cell)制造的,又細又長。平時,這些細絲成捆存在,就像一團一團精心纏好的紗線。而一旦盲鰻被捕食者攻擊,或者感覺到周遭的威脅,線團會在毫秒級的時間裡解散開來。當然,無事發生的時候,線團們也會悄悄地松動,只是速度要慢許多。

線團飛速崩解的過程,很可能就是盲鰻黏液猛然擴張的秘訣。那麼,當盲鰻遇險時,應該是出現了某種形式的外力,把不計其數的線團拉開,幫助史萊姆瞬間變大。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數學教授讓-呂克·蒂弗(Jean-Luc Thiffeault)說,曾經有科學家試過把盲鰻的線團放進鹽水裡,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等一個線團松開需要數小時。但當人們開始在水裡不停地攪拌,線團松動的進程明顯加快了。

蒂弗教授相信,就是這波攪拌操作觸發了盲鰻的技能,但還要用數學模型來驗證——看水中湧起波瀾時,線團受到的力是否足以讓它立刻解捆,換句話說,如果僅靠這一種原理,盲鰻能否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巨大的史萊姆。

但在開始建模之前,蒂弗教授的兩位研究伙伴,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IUC)機械工程系的蘭迪·埃沃爾特(Randy Ewoldt)教授和他的學生高拉夫·喬杜裡(Gaurav Chaudhary),要用顯微鏡觀察一個線團解捆的過程。在此基礎上搭建數學模型,可能會更得心應手。

兩股力量的拉扯


通常來說,哪怕一卷纖維纏繞得再緊密再有序,它也會有個散漫的線頭。只要用力拉動線頭,就很容易破壞線團。

於是,喬杜裡和埃沃爾特做了一項小實驗。他們從大西洋盲鰻身上取下一個線團,並(利用線團和底物之間微弱的作用力)把它固定在一處。然後,科學家用一根注射器的尖端,黏住線團末端松散的線頭。當注射器朝遠方移動,線頭會跟著它走,隨之拽出更多的纖維,讓線團逐漸散開。





線團解開的過程(圖片來源:原論文)

一開始飄在外面的那一小段纖維,和被它解放出來的下一段纖維,就是科學家建模時關注的焦點。蒂弗教授說,這跟膠帶差不多:我們用膠帶的時候,得先找到它的末端在哪,然後用指甲摳開,但如果膠帶末端已經“放飛自我”,就可以直接開撕了。



藍為最初在外面自由活動的一段線,紅為被扯出的一段線(圖片來源:原論文)

纖維作為盲鰻黏液的一部分,被黏乎乎的流體圍繞著。當周遭的水被攪亂的時候,那些黏性流體會給在外游蕩的線頭提供拉力,從線團裡扯出更多的纖維,就像我們手撕膠帶一樣。與此同時,正在瓦解的線團也會制造阻力,阻撓纖維離開自己。


那麼,這兩股力量一定要足夠懸殊,才能讓線團順利解散,釋放出巨大的史萊姆。科學家說,兩股力的比值要達到一個臨界點。他們根據數學模型得出的結論是,當盲鰻在平靜的水裡自由活動時,這個臨界點很難達到;想觸發爆炸性的黏液技能,還是需要盲鰻被什麼東西困住,比如有鯊魚咬它一口(或者遇上車禍)。

不過,蒂弗教授大概也意識到,盲鰻未必懂得計算力的大小。他還補充了幾句:“生物學不用那麼精確的。實際情況會很混亂,可能一個線頭被抓住又跑了又被抓。不過,只要足夠多的線團都發生這樣的事情,大史萊姆基本上就有了。”

看到這裡,機智的你或許會產生疑問:迅速變大的黏液如此好用,盲鰻自己就不會被傷害嗎?

給身體打個結就好

盲鰻的黏液,是極度柔軟的材料,就連果凍的硬度都比它高出10000-100000倍。它的主要成分是水,假如人類只用肉眼觀察,未必能看出水裡有史萊姆,有時要把手伸進去再撈上來,才發現拎起了一大片像鼻涕一樣的東西。



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Media Relations via YouTube

這樣的黏液,很適合鑽進各種狹小的孔隙,堵住一些魚類的鰓自然也不在話下。問題就在於,打擊敵人的同時,盲鰻自己要如何從大型史萊姆的魔掌之中全身而退?

答案很巧妙:它們利用自己靈活的帶狀身軀打一個結,再從中絲滑地穿過,如此便可輕松脫身,避免落得窒息的窘境。



圖片來源:Böni et al, 2016

2016年,一組來自瑞士的科學家研究了其中的原理。盲鰻的黏液是非牛頓流體,流動性(或黏性)會隨著受力的不同而改變,有時會更像固體,有時會更像液體。如果受到拉伸的力,盲鰻黏液的黏性會增強;而如果受到剪切力,黏液的各層流動的速度不一,黏性就會下降。

盲鰻給身體打結,就是在剪切黏液,降低它的黏性,給自己制造逃脫的機會。



圖片來源:Böni et al, 2016

不過,就算能擺脫黏液的控制,被鯊魚咬過一口的盲鰻還能活下來嗎?事實證明它可以,而科學家認為它們得以幸存的關鍵在於,盲鰻的身體非常松散,就像穿了一件很大的睡衣,裡面空間充足,皮膚與肌肉的連接也很少。如果被鯊魚咬了某一處,它只要搬到“大睡衣”裡的其余空間,就又能繼續生存了。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已經有 1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1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次.昔.稱.載] 2022-10-03 06:44
    第一個視頻中的不是鯊魚,是石斑魚,可惜了了。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06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4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