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有些報道 恐怕會把我的老領導氣炸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


  老讀者們知道,我有14年的媒體從業經歷。

  不管在哪個類別的崗位上,都是被老領導、老法師一路訓來的。有時溫柔些,有時嚴厲些。


  “情況說明”(其實就是檢討)寫過挺多篇,因為有篇稿子信源不准,把“某人透露”理解成了“某部門表示”,不但工資扣了個七七八八,接下來整整兩個月,都只能做手工錄入的工作。

  那時候還沒AI識別,如果要把采訪內容整理成文字,就是拿一個開盤帶,放一段,打下來,放一段,打下來……

  那時還有一位實習生,稿子寫得非常老練,領導覺得“妥妥可以進來”,但在審聽一篇報道時,大家產生了一個疑問:

  一位受訪農民工的表達“精煉而不自然”。

  領導很直接:這句話是不是你教農民工說的?

  實習生有些驚慌,但也算老實:對,我覺得他原來說的不好,就寫了一個給到他。我覺得意思是差不多的。

  這名實習生當天就結束了實習。領導痛心地說:

  引以為戒。

  仔細想想,這事兒也過去了近20年。

  2

  當時的老師,大多已經退休。還有一些,已經轉行或者去了其他的崗位。

  看他們的朋友圈,有些不太說話,還有一些,常常很生氣。


  我很理解他們。確實,這兩個月,有話匣子系和一財系的亮點,但也有些令人摸不著頭腦的內容,前兩天,《直擊上海復商復市首日》更是幾乎把大家氣炸。

  如果說4月17日的《做好生活物資供應》、5月3日《熟悉的上海 正在漸漸回來》只是“用個別遠郊代表上海”的“以偏概全”,屬於“偷偷誤導”,那這篇5月16日的新聞,做了一件讓老新聞人都很訝異的事情:

  

  它直接使用了一張地方媒體發布於5月6日的圖片,改成了“5月16日”。

  也就是說,在“引導”的時候,連“5W”原則都被“放過了”。


  “搜圖”並不是什麼稀罕功能,這事兒是很容易穿幫的。但整整九位記者,以及背後的二審三審,都沒制住它。

  我相信會有處理。媒體再變化也不至於此。但它帶來的傷害,也顯而易見。

  用一位網友的話說,我已經接受了你瞎,但你居然還騙。

  3

  包括我在內,大家還哀歎於輿情的判斷力。

  例如,那個年代很有默契的“小罵大幫忙”,幾乎很難再取得默契,許多致力於取得共識與理解的嘗試,常常被斥責“不懂大局”;但反過來,我們當年很警覺的“贊美闖大禍”,卻會時不時冒出來。

  最後就是被迫精選評論、關閉評論、關閉轉發,實在熬不住就刪帖。

  正面報道的目的沒有達到,與公眾的隔閡卻加深了一層。

  復工復商的報道只是一個片段,且不提它與多數公眾的感知是否相符,我想信息發布者可能完全不會考慮到,對手握一大堆“因不可抗力”無法執行的企業來說,各位的報道可能成為對方索賠的依據。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