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父母那些讓我厭惡的行為 為何又會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行為模式和負面情緒可以通過教養代代相傳,但人類的特殊之處,正是有能力、有意識地控制自己及環境,這也是我們反思家庭教養的意義。


  不管我們是否願意,除了身高、相貌、眼睛的顏色,在家族中世代相傳的還有溫柔大方、斤斤計較、幽默開朗、尖酸刻薄、棍棒教育、愛的感召,或者暴躁易怒??

  這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因為生物學上的遺傳。美國一項研究調查了469名被收養者。這些研究對象平均在出生後29天就被收養了。他們親生父母的性格特征,在孩子出生後不久就接受了詳細測量。這些孩子則在9?16歲間接受了性格特征的測試,結果顯示親生父母與子女在性格特征方面沒有顯著關聯。


  行為模式和性格的代際傳承是通過教養完成的。我們的一生就是在模仿父母的表情、動作、語言中開始的。英國兒童心理醫生、精神分析學家奧利弗·詹姆斯(Oliver James)在《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中指出,相比其他物種,人類依靠父母生存的時間最長。人類自出生起就一直努力迎合自己的養育者,期盼贏得他們的關愛並獲得其他物質方面的滿足。子女幼年時期受到父母的完全掌控。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竭盡所能迎合父母喜好的做法完全合乎情理。久而久之,我們潛意識中模仿父母的部分,逐漸演化成我們自己的性格特征、思維模式的一部分。就像我們並不總能遺傳到父母相貌中“好”的一面一樣,我們對父母的模仿也並不總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兔子暴力》劇照


  奧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此》中談到過一個案例。20世紀初,有一位母親認為親生女兒A十分丑陋。為了不讓訪客看到(同時也不讓自己看到),她常在嬰兒臉上罩頭巾。這個女兒A一生都未摘下過面紗。

  20世紀40年代,女兒A也成為一位母親。她曾寫道,自己的一個女兒B“非常難對付。她會大喊大叫直到得到想要的東西。從出生到長大,一直既吵鬧又難管”。20世紀70年代,“難對付”的女兒B生下了自己的女兒C。她抱怨女兒C有多麼貪得無厭,總是不停地尖叫吵鬧。最後,在2013年,女兒C給奧利弗·詹姆斯寫了一封郵件,談到自己7歲的女兒情緒多變,經常發怒,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東西、什麼時候去上學、要不要去上學都能激怒她。


  

  《小偷家族》劇照

  這個案例呈現了行為模式和負面情緒是如何代代相傳的。在一項以180位母親為研究對象的研究中,受過虐待的母親中有70%會對自己的孩子進行虐待或者采取無回應式照料。奧利弗·詹姆斯分析,缺乏回應的早期照料會造成兒童更加缺乏安全感,同時無法控制自身情緒,容易反應過度。於是,兒童會更加恐懼,然後通過憤怒來處理威脅。產生同樣效果的還有父母的敵對及攻擊行為。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8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