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新冠疫情: 上海一家3口抗疫前线:儿子和老爸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一辆防疫车,一家三个人在前线抗疫。


  虽在同一个战场,彼此却总碰不到面。

  这是疫情期间,一个“双医护”家庭的真实写照——


  我叫姚爵硕,是上海市杨浦区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康复治疗师。我的爱人袁菲菲是卫生中心防保科的一名公卫医师助理,疫情期间,她所在的公卫科一直是“正面战场”。

  最近上海疫情形势严峻,卫生中心的防疫车缺司机,我立即想到了开出租车的老爸。他二话不说就出来了,现在已经开了两个星期防疫车。

  就这样,我们一家三个人都走到了前线。工作强度最大是我的妻子,其次是我老爸,最后才是我。

  我妻子

  3月28日,全市开展新一轮核酸筛查,妻子又一宿没睡。最近她一直忙于大量的流调工作。疾控部门的流调名单随时下发,她要在第一时间核实、判定,并与相关的密接人员建立微信,进行随访。

  处理大量信息报表,她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我劝她:“喝口水啊。”她总是不耐烦:“来不及啊。”可是她在电话里对随访人员的态度却很温和,耐心解释,不厌其烦。

  一张单子有几百个人名,电话是不断的。为了不影响孩子睡觉,我经常听到她半夜躲在卫生间里打电话。

  从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初,她是第一批对中高风险人员进行上门摸排、流调的公共卫生队员。这三年来,每天都有境外人员和中高风险地区来沪人员进入上海,她的忙碌便从未停止过。


  

  妻子在核酸采样现场。

  今年3月疫情以来,她更是经常熬夜。有一次熬了一个通宵之后,她整个脸部都浮肿了,眼睛几乎睁不开。紧急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肾源性血尿。后来,她只是吃了药,指标还未全部恢复正常,又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


  她说:“现在组内的每个人都在一线忙着,自己不能成为特例。”

  我理解她的选择。在抗疫前线,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在连轴转,每个科室都有长期坚守在岗位上的医护人员,也有人带病坚持在上班。一个人倒下了就意味着其他人要分摊这部分工作,因此只要身体还能坚持,出于医护工作者的本能,我们还是希望和大家在一起(电视剧)并肩作战。

  我爸

  父亲今年57岁,临近退休。我母亲许多年前去世了,现在父亲经常帮我们带小孩。他是出租车司机,开了28年车,技术一流,熟悉上海的大街小巷,因此当单位遇到防疫车司机紧缺的问题时,我第一时间想到了老爸。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来有2辆防疫车,2名司机,最近这2辆车日夜连轴运转,早已超出了负荷。中心临时增配了3辆防疫车,但是车有了,却没有司机。单位紧急组织动员志愿者,但防疫车是手动排挡,会开的人不多,而且还要求熟悉上海的各个居民区。我爸正好“专业对口”。

  防疫车负责社区封控和转运工作,具有一定风险。护理人员一对一地给他培训隔离衣和防护服的穿脱步骤,以及防疫消杀的操作流程。经过培训后,他就上岗了。

  这两周以来,他每天奔走在路上转运密接、次密接人员,以及核酸采样的样本。接到任务随时出车,他搭载着防疫人员和物资到各个封控现场,等他们把现场所有任务都完成后再进行转运。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4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