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從大廠辭職後,她成了遺物整理師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遺物整理是為了讓生者更好地活著,

  是留下關於逝者的美好記憶。”


  四年前,西卡告訴媽媽,她要當一名整理咨詢師。她的媽媽——那個頗為開明的國企員工,聽到女兒的職業規劃後沉默了,“你要去當一個藍領?”

  兩年前,武漢解封的第三天,西卡沒和爸媽說,便偷偷跑去武漢做遺物整理。那是她第一次接受遺物整理的委托,媽媽知道後又沉默了。

  西卡理解媽媽的反應,她把當整理咨詢師比作“1”,做遺物整理師則是“2”,“對於父母來講,接受我的職業肯定需要一個過程。一開始他們花了一兩年去接受1,當他們接受1之後,我又突然告訴他們要做2,這對他們來說是雙重打擊。”

  但其實,在西卡的職業規劃中,她理想的情況是抵達“3”——“生前整理”,讓更多人了解到“原來我可以生前就規劃好自己的身後事”。

  這並不容易。在國內,“死亡”和“遺物”常常被誤解為“晦氣”“不吉利”,“生前整理”則是一種“觸霉頭”“咒人不幸”的行為。因此,對於逝去親人的遺物,很多人的處理方法是“燒一燒”“扔一扔”。

  可是,遺物真的不需要整理嗎?


  “物品會說話,我們每個人的物品就構成了我們自己。遺物整理的落腳點,是怎麼把委托人和物品以及逝者的聯系建立起來。”西卡說,“我希望在循序漸進中,讓大家漸漸有一個正確的生死觀,一個完備的死亡與整理的概念。”

  

  “讓生者更好地活著”


  2022年1月15日,一場名為“來信”的遺物展在上海42咖啡館舉行,展出內容多來自於漆畹生老先生的遺物——他生前收到的信件節選。

  能舉辦這樣一場普通人的展覽,是西卡不曾想到的。

  一年前,上海老人漆畹生去世。他無兒無女,妻子早已過世,將房子留給了陪伴他走過晚年時光的護工,但對於如何處置房中物品,卻未留下只言片語。公證員找到西卡,希望她整理老人遺物。

  一走進書房,西卡就確定老先生是一個“知識分子”,“他的書、他寫的東西、他的筆記,包括他記筆記的方式,用很多種顏色的筆突出記錄他不同的感受,就像《脂硯齋》評語一樣,特別細膩。”

  更引起西卡注意的是,在漆畹生的遺物中,她一共整理出63封信件。這些書信都來信於同一人——漆畹生的弟弟漆黔生。通過漆黔生信中敘述,大家發現漆黔生還有一個孩子默默活在人世間。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