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22歲男孩兒 在地下車庫裡造出芯片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封面來自Wired

  一枚華為麒麟990芯片,由103億顆晶體管組成。如果放大看芯片的層級結構,排列布局起起落落,宛若一座城市。


  毋庸置疑,將幾百上千億顆比細胞還小的晶體管塞進芯片裡,是一個極端復雜且耗資巨大的工程難題,甚至曾被描述為“世界上最困難和精密度最高的制造過程”。而台積電與英特爾財報上每年投入到新晶圓廠建設的數百億美元,則證實了一切。

  就是在2022年各國百億晶圓廠計劃浩浩蕩蕩推進之時,一個22歲的卡內基梅隆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學生,則在家裡的地下車庫裡,“初步”完成了屬於自己的半導體制造宏圖——

  成功設計並制造出了一枚相當於20世紀60~70年代水平的硅芯片。

  

  22歲的工程電子專業大四學生DIY了一枚有1200個晶體管的芯片,圖片來自Wired

  這個叫山姆·齊魯夫(Sam Zeloof )的大四學生,2021年8月在家裡,成功 DIY 出自己的第二枚自制電腦芯片Z2。也正因如此,著名雜志 Wired 對其進行了報道。

  不過,這枚芯片只附著了1200個晶體管的芯片,與當下的高端工藝差了至少50年的技術水平。但齊魯夫開了個玩笑:“比起2018年制造的Z1,這枚Z2的晶體管數量增長速度,絕對超過了摩爾定律。”

  可以非常肯定的是,一個年輕男孩完整復刻出半導體整個生產制造流程,雖然聽起來非常了不起,但多多少少都會有噱頭成分在裡面——畢竟不能大規模生產,而且性能落後;

  但同時,很多細節卻顯示,這其中並非沒有商業層面的借鑒價值,更不必說齊魯夫的成功,在教育與科研層面,也有非常明確的借鑒意義。


  “大跌眼鏡”的成本與創新

  非常有趣,齊魯夫從2016年受到一些半導體DIY視頻的啟發,開始在博客上寫下自己的芯片制造目標時,很多半導體人便給他發過郵件——“這真的不可能”。

  Wired 援引一位曾被他父親請到家裡來檢查安全問題的資深工程師的話就是——“你應該做不到,沒人會做到”。但後來看到他一點一點的進步,他改口為:“他的確做了一些我從未想過有人會做的事情”。

  而齊魯夫應對反對聲的表現也很有意思:“我只是覺得DIY芯片很有趣。當我們聽到‘不可能’的時候…我們應該更加小心謹慎地去做。”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