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爹媽給娃手槍當禮物 釀成槍擊慘案!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周二,美國密歇根州的牛津高中發生槍響。


  那是在中午12點多,15歲槍手伊桑·克倫布利(Ethan Crumbley)背著書包,走進學校廁所。

  等他走出來時,書包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把西格紹爾SP2022手槍。


  

  (伊桑·克倫布利)

  學校監控裡顯示,伊桑站在廁所外開火,原本正在玩鬧的學生們立即作鳥獸散。

  他端著槍,穩步向走廊盡頭走去,一邊走一邊瞄准來不及逃跑的同學,和兩旁教室內的學生。

  整座學校彌漫著冰冷的殺意,當伊桑近距離向人開槍時,槍口永遠對准人的頭部和胸部。

  這場殺戮持續了5分鍾,牛津高中的學生和老師們瑟瑟發抖地躲在教室角落裡,打了一百多個報警電話。

  

  (聽到槍聲後,一樓的學生跳窗逃跑)

  下午12點52分,全副武裝的警察趕到校園,伊桑看到他們後立刻投降,舉起雙手,交出自己的槍。

  血淋淋的走廊裡,三名學生當場死亡,一名學生死在去往醫院的路上,還有7名師生受傷。

  

  (在槍擊案中死去的四名學生)

  警方認為伊桑計劃殺的人更多,他至少開了30槍,但現場還有三個15發的彈匣,槍裡還有7發子彈。

  如果全部打完,傷亡人數可能翻倍。

  發生在牛津高中的慘案,是2018年以來美國經歷的最嚴重的K12校園槍擊案,四名死者的年齡最小14歲,最大17歲,令人扼腕。

  

  (牛津高中)

  不過,校園槍擊案本身在美國實在不算罕見,僅算今年,美國校園發生了48起槍擊事件,其中32起是8月1日後發生的。

  但伊桑的案子仍然震驚了美國,因為警方發現,學校和父母早就知道孩子有危險傾向,甚至槍擊案發生當日,他們就在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傾向。

  可因為伊桑父母奇葩的作為,悲劇沒有避免……

  

  牛津高中位於底特律附近的牛津鎮,這是一個人口只有數千人的小鎮,幾乎所有人都認識彼此,多年來氣氛平和。

  克倫布利一家在居民中的口碑不錯。

  男主人詹姆斯·克倫布利(James Crumbley)今年45歲,是一名技術銷售人員,女主人詹妮弗·克倫布利(Jennifer Crumbley)今年43歲,是一名房產經紀人。

  

  (克倫布利夫婦)

  夫妻倆工作穩定,收入頗高,他們的兒子伊桑在學校也從沒有過曠課、斗毆的記錄。

  用小鎮居民的話說,”他們都是好鄰居,沒有任何危險的信號”。

  但居民們不知道的是,克倫布利一家對槍有著濃厚的興趣。

  媒體發現,在2016年,媽媽詹妮弗在博客上感謝川普扞衛他們的“持槍權”,這樣他們能在“有壞人闖入家園時保護自己”。

  今年,爸爸詹姆斯更是把槍作為送給妻子和兒子的聖誕節禮物。

  11月26日,伊桑陪著爸爸在槍店買槍,收到半自動手槍SP2022後,他在Instagram上興奮地發帖子說:“今天拿到了我的新美人。”

  

  (伊桑在Ins上炫耀手槍)

  詹妮弗在社交網站上說,她和兒子在射擊場測試了一天的武器,感覺很好。

  作為15歲的未成年,伊桑當然是不能持槍的,但手槍登記在他爸爸的名義下,現實中他想怎麼用都可以。

  這對夫妻也沒想著控制兒子用槍,SP2022放在他們臥室的抽屜裡,從來沒上過鎖。

  也許,克倫布利買槍的目的是為了自衛,但伊桑並不這麼想,

  在收到槍三天後,他就有了極端念頭。

  

  (伊桑小時候的照片)

  伊桑在自己的手機和日記本裡寫道,他有屠殺同學的念頭,這個學校的學生都不值得活著,還是殺幹淨為好。

  他在手機上搜索“如何購買子彈”,剛好被一個老師發現了,老師趕緊聯系了他的父母。

  但父母都沒當回事,詹妮弗更是在短信告訴兒子:“哈哈,我沒生你的氣,但你要學會如何不被老師抓住。”

  當天晚上,伊桑用手機拍下兩段視頻,詳細描述了自己要在牛津高中槍殺同學的計劃。

  

  第二天,也就是慘案發生那天,伊桑在學校畫了幅恐怖的畫,裡面有一把手槍和一個被擊中兩槍的人。

  畫中有這樣的文字:“到處都是血……這樣的想法停不下來,幫幫我。”

  “我的生命毫無用處……這個世界已經死了。”

  一名老師在伊桑的桌子上看到這幅畫,嚇了一跳,再次聯系伊桑的父母。學校通知他們,必須把孩子帶走,48小時內給他看心理醫生。

  

  但克倫布利夫婦趕來後,沒有詢問兒子槍的事,也沒有檢查他的書包,僅僅是把畫上的槍劃掉了,告訴學校他們修改了這張畫。


  學校再三要求他們把伊桑帶走,但克倫布利夫婦就是不肯,事後有教師回憶,他們急著回去上班,不想花時間陪孩子。

  等父母離開後,伊桑回到班上,坐到中午12點左右,一人背著書包進入廁所。後面的事,我們都知道了……

  

  兩次警告,兩次無視,但克倫布利夫婦的奇葩舉動沒有止步於此。

  在槍擊案發生後,牛津鎮的居民很快傳開了,克倫布利夫婦馬上想到罪犯是自己兒子。

  詹妮弗發短信給伊桑,哀求他“別這樣”,詹姆斯開車回家發現抽屜裡的槍不見後,打電話給911,說他的兒子可能是槍手。

  

  隨著消息越多,夫婦倆越確認在學校裡大開殺戒的是他們的兒子,

  該怎麼辦呢,是自己教育失責啊,他們想來想去,決定……

  跑路吧!

  是的,在警方還沒聯系他們的時候,克倫布利夫婦先跑了。

  他們開車離開牛津鎮,在15英裡外羅徹斯特山的一台ATM上取了4000美元,用作應急資金。

  

  在一個熟人的接應下,兩人躲到底特律的一座藝術品倉庫裡,在亂糟糟的手工制品中屏氣凝神,聽外面的動靜。

  克倫布利夫婦很聰明,從一開始他們就把手機關機,警方無法通過手機信號找到他們。

  等警方逮捕伊桑,聯系他的父母時,才發現這兩人早已不見蹤影。

  因為聯系不上,沒有參加法庭聽證會,警方把克倫布利夫婦列為“逃犯”,公布他們的頭像和汽車照片。

  


  整個牛津鎮,乃至底特律,都在尋找他們。

  克倫布利夫婦在倉庫裡躲了三天,到周六早上,有人看到藝術品倉庫外有這對夫婦的汽車,向警方舉報。警方趕來後,很快在倉庫裡逮住這兩人,把他們和伊桑投入同一個監獄。

  

  (詹姆斯從倉庫中被揪出來)

  這就是所謂的,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吧。

  

  因為罪行嚴重,雖然伊桑是未成年,檢察官也把他當作成人送審。

  他被控犯下4項一級謀殺罪、1項恐怖主義致死罪、7項蓄意謀殺攻擊罪,和12項持械重罪。

  有同情者說伊桑犯罪可能是遭遇了校園暴力,但警方和學校說他們沒有找到這方面的跡象。

  克倫布利夫婦被控犯下4項過失殺人罪,原因是此前有多次機會阻止兒子,但他們一直不重視,最終釀成悲劇。

  

  (網絡法庭的審判)

  因為孩子的罪行,導致自己被牽連,這在美國很罕見,但檢察官凱倫·麥克唐納(Karen McDonald)說,有充分的理由這麼判。

  “有大量證據表明,嫌疑人在作案之前,精心設計了這場襲擊。這原本是可以預防的。這對父母讀了兒子寫下的文字,也知道兒子能接觸致命武器,但仍然毫無作為。這就是犯罪。”

  關於判伊桑犯下恐怖主義,她認為也是合理的,因為他的行為造成大面積恐慌。

  

  (檢察官凱倫·麥克唐納)

  “指控犯下恐怖主義,這不常見,也不典型,但這反映出槍擊事件造成的影響十分廣。出現槍擊案,那些尖叫著跑來跑去、躲在桌子底下的學生該怎麼辦?那些現在在家裡怕得吃不下飯的孩子怎麼辦?他們無法想象回到一個安全的世界。”

  “這些人也是受害者,他們的家人、社區也是受害者。所以,嫌疑人犯下的是恐怖主義。”

  

  這起案子中,有兩個令人在意的點是,詹姆斯買槍送給兒子,以及槍放抽屜不鎖。

  檢察官說前者需要由聯邦政府決定是否起訴,而後者,很遺憾,不管是密歇根的法律還是聯邦法律,都沒有禁止成年人把槍放在未成年能接觸到的地方。

  伊桑和他的父母對所有指控都表示否認,媽媽詹妮弗在法庭上哭了起來,伊桑和爸爸詹姆斯則沒有表情,也沒看出悔意。

  他們被單獨關押在奧克蘭縣監獄,無法彼此交流。

  

  這起慘案,也有人思考學校是否要承擔責任。

  學校知道伊桑很危險,但因為他父母不配合,學校就無計可施。但根據校園規則,學校是有權利強行讓他們把孩子帶走的。

  即使伊桑走不了,學校知道他危險後,也應該把他關在沒人的教室裡,而不是讓他回去上課。如果學校能限制他的自由,也許後果不會那麼糟糕。

  

  校園安全顧問克裡斯·多恩(Chris Dorn)說,牛津高中這種舉動在很多發生槍擊案的學校都有過。

  “出現這種情況,要麼是對危險認識得還不夠,要麼是擔心報警會侵犯學生的權利。很多時候,學校的工作人員不願和學生、家長對抗,發生沖突總是麻煩的。”

  檢察官說,他們正在調查牛津高中的領導是否要擔責。

  

  不知道此案中涉及到的所有被告,會被判多少年,但判得再多,對失去孩子的家庭來說,都沒有太多用。

  年輕的生命還沒來得及綻放,就已經被碾碎,

  罪魁禍首仍然是美國的槍支問題,要發生多少起這樣的悲劇,它才能被解決……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