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我變賣國內資產,舉家搬到泰國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3542位真人故事


我叫阿建,80後。目前生活在泰國曼谷郊區的龍仔厝府,主要從事汽摩配的生產貿易工作。

高中我就輟學,職業從農民,打工仔再到創業者,一步一步轉變。2013年我變賣了國內所有資產,孤注一擲湊了400萬到泰國創業


創業最開始的8個月裡,廠子一直0收入,幾乎賠光了我的積蓄。異國他鄉,在我進退兩難之時,國內的親戚朋友幫我渡過了難關,其中一位還是我的生意伙伴。

後來生意穩定,我把父母接來泰國一起生活。但是一生務農的父母不適應國外的生活,又回了福建老家。為了能讓他們在泰國安心養老,我想盡了辦法。



(我和我太太)

我叫阿建,出生在福建閩北的一個小山區。父母都是老實本分的農民,家境一直都很清苦。在農家長大的我從小跟著父母幹農活,養成了不怕苦不怕累的品格。讀到高中,因為家庭困難,我選擇輟學外出打工謀生。

我的姐姐當時在廣州做茶葉生意,我最先去了廣州闖蕩社會。剛從學校出來,我什麼都不會,只能從餐館裡的服務生做起。

在餐館裡做了幾個月,經我姐姐介紹去學習模具數控加工。在那裡我不但學習到了模具的生產制作,還掌握了數控技術。

我從學徒做起,模具加工開啟了我的另一種生活。在工作期間有幸認識了一些泰國客戶。2002年秋,經同事介紹我去了泰國工作一年。



(姐姐在廣州的茶葉店)

泰國的經歷不僅改變了我後來的人生軌跡,我還找到了一生的摯愛,那就是我的妻子。日常生活中,我習慣稱呼她為我的太太。

我和我太太的相識,感覺就像命中注定一般。當時我在泰國一家台資模具廠工作,泰國的街道喜歡用數字依次命名。我住的地方叫18巷,我太太住的地方叫22巷,我們兩個住的地方距離不遠。

一天我的同事在理發時,無意中聽到了有人在說中國話。在全是泰語的環境中能聽到熟悉的中國話,那是非常親切的。

難得在異國他鄉遇到自己的同胞,同事和她們簡單聊天,因為都是中國人很快就熟悉了,順便要了聯系方式。



(我和太太游玩)

在當年的新年假期我們兩撥人相約一起逛街,逛公園,一起吃飯,大家就相互認識了。在我們一群中國人當中,我和我太太的年齡相仿,男女雙方中都是年紀最小的,我倆在不知不覺中談起了戀愛。

太太她是廣東人,當時在泰國一家香港老板的針織廠裡做管理工作。她的管理能力很強,後來我倆創業,她一直是我堅強的後盾。

我們兩個人當時年紀都相對小,在外打工,無拘無束,沒有壓力,感覺一切是那麼美好。

泰國工作一年,我倆感情穩定,確定彼此都是要找的人。但是我總覺得兩個人一直在外打工也不是辦法,我想給愛我的人更好地生活。



(我和太太在我們農場的合影)

我想自己創業,但不知道具體要做什麼。我太太當時的工作涉及服裝零配件貿易這一塊,建議我們從做配件貿易開始。

但是我不懂貿易,認為貿易是個看不見摸不著虛無縹緲的東西,我還是比較執著我的模具加工,認為做實體行業比較好。

我們兩個也因為認知不同發生了分歧,最後我還是堅持己見,准備回國繼續做我的模具加工。

2003年我先回國,在我的勸說下,太太一年後也辭職回到了國內。

她辭職回國後我們就准備結婚了。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去過她們家,雙方家人也沒有見過面。但是我們雙方家裡人都知道我們兩個在處對象。



(太太在農場

說到了這裡感覺也挺自豪的。太太她們家雖然也是在廣東農村,但是我的岳父岳母都很開明。

因為廣東和福建相距較遠,我第一次去她們家就是拿著戶口本去登記結婚的。當時岳父岳母沒有問我要彩禮,更沒有要求房子車子,兩位老人認為我們兩個年輕人願意,要領結婚證,那就去領吧,很支持我們。

所以我第一次去女方家就直接和太太去了民政局領了結婚證,那年的十月一日國慶節,我們舉辦了婚禮。這算不算現在常說的裸婚和閃婚呢?哈哈,仔細想想,當年我也算是走在潮流前面的人啊!

我一直認為男人既然選擇了結婚,就不要離婚,因為你在一堆玉米棒中,永遠找不到最的那個。



(我農場魚塘的高空圖)

結婚後我和太太白手起家,在福建泉州開始了我們的創業。剛開始我們承包一些老板的設備進行加工運營。

因為當時很多老板不懂技術,數控加工在泉州是個新鮮事物。而我當時的數控技術已經成熟,很多老板願意把訂單交給我加工。

2005年,也就是我們結婚一年後,我們買了第一台屬於自己的設備。我們的事業步入了正軌,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

然而,模具加工廠雖然發展順利,但是因為起點較低,短短幾年,就有很多人加入了這個行業。行業競爭激烈,我們也遇到了事業低谷期。



農場的小木屋“嶺根之家”)

為了讓廠子生存下去,於是我把目標投向了海外市場——越南

因為做生意期間我們接觸了很多泰國客戶,加上我基本上每年都會到泰國出差,經常和泰國客戶打交道,我的泰語能力也可以交流自如,在泰國我找到了自己想幹的行業。

當時在泰國也有一定的基礎,我的直覺告訴我要去泰國闖一下,我萌生了到泰國創業的想法。

我很感謝我的太太,她一直都默默支持著我。當我決定賣掉泉州的廠子,到泰國創業時,她一樣支持了我的決定。



(我在農場爸爸搭的鴨舍前)

2013年我們變賣了國內的所有資產,湊了400萬,舉家搬遷到了泰國,開啟了我們新一輪的創業之路。


到了泰國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我們重新籌備場地,買設備,找工人。前期投資本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些都能接受。

最打擊我的是廠子開始生產到產品上市場售賣,一連8個月我們沒有接到一個訂單,沒有遇到一個客戶。八個月過去了,廠子0收入。

異國他鄉,重新創業,遠遠沒有我想象得那麼簡單。這期間太太沒有抱怨,廠子一直都是她在管理,她為我支撐著一切。

就在廠子快要關門停產的時候,迎來了轉機,我們接到了一個大訂單,這個訂單的到來讓我的廠子得以繼續開辦下去。



農場的芭蕉樹)

但是一張訂單不足以拯救我將近一年的虧空。2015年年底我們還是陷入了財務危機,我的資金耗盡,已經沒有財力繼續支撐我的廠子運轉下去。

我和太太不得已向親戚朋友借錢來維持企業的運轉。我當時堅信自己的廠子能開起來,不會倒閉。因為有在泉州的經歷,大家也都信任我,紛紛幫助了我們。

最讓我終生難忘的是我在泉州的一個客戶。我們之前一直有合作,當他知道我的困難後,慷慨解囊給我借了20萬元。兩年後我才給他還上,但是他沒有收我一分錢利息,無償幫助了我。

我到現在還是非常感謝他,現在我們更像是親人一樣。他在泉州做模具生意,我們有時候也長久不聯系,但是感情依舊。一切都在不言中,這樣的知己一生難得!



農場的效果圖一角)

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我在泰國的企業慢慢好轉起來。來泰國前我就為企業定位好汽摩配行業,並以生產+貿易相配合的發展思維經營。前期以結識客戶圈為主,讓自己最快速度融入行業中。

目前我的廠子業務涉及有摩托車汽車改裝,自己品牌售賣,OEM零部件加工、模具加工等,從2013年到現在經營已經超過十年。

泰國生活穩定後,我把福建的父母接來一起生活。我的爸媽都是農民,在田地裡幹活暢快慣了,到泰國後突然沒有了事幹,她們一下子很不習慣當地的生活環境。

爸媽畢竟年紀大了,他們根本學不來泰語。到泰國後父母出門沒法和當地人交流,泰國的天氣炎熱,一天到晚吹空調,他們也不習慣。




(我在農場爸爸搭的木橋上)

爸媽來泰國住了一段時間就回福建老家了。當時父母還算年輕,只要他們開心,他們願意住在哪裡都行。

這兩年隨著父母年齡越來越大,讓兩位老人獨自在福建老家我很不放心。萬一父母有個什麼事情,我和姐姐都不在他們身邊,不能及時照顧。我決定把父母重新接來泰國生活。

為了能把爸媽留在泰國安心養老,我想盡了辦法。最後我決定盡量還原他們原來在福建的生活。

我在離龍仔厝府不遠的地方買了20畝農地,在那裡建了一個農場。目前農場基本生活設施已經建成,爸媽可以在那裡生活。

計劃在農場裡種上蔬菜花草,養些家禽。爸媽一天到晚有忙不完的活,早晚可以吹吹自然風,鄉下的空氣清新,爸媽這回終於可以安下心,不再想著回福建老家了。

現在唯一的遺憾是由於語言不通爸媽在農場沒有可以一起聊天的人。



(爸爸在農場種樹)

所以我想把我的農場打造成為一個抱團養老生活基地,到時候有國內老人來養老生活的話,爸媽不但有了說話聊天的伙伴,還能讓農場更加熱鬧起來。

據我了解北上廣深地區那些有房產出租的人群,每月都有大幾千至幾萬的租金。這些人群在泰國長期養老生活是件很輕松的事情。但是對於大多上年紀的,如同我父母一樣的普通老人,根本沒有能力做到高支出的養老方式。

所以我想把我的農場創建成平均每月2000~4000人民幣的養老基地。讓他們在農場裡可以幹點自己喜歡,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種植養殖。



(我和太太靜香拜佛)

因為泰國的氣候一年四季可以種植瓜果蔬菜,這樣農場種植養殖的農產品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基本開支。降低了養老人員的生活成本,還能夠勞逸結合給生活增添樂趣,有助於身心健康

我計劃將來在農場種上各種既能觀賞又能食用的植物,養上雞鴨鵝,魚塘打造成小橋流水的樣子,水裡可以養上魚,也可以劃船游玩。考慮到泰國下雨天多,我准備再修上雨天供人們散步游覽的棧道。

農場裡的小木屋叫“嶺根之家”。我想把我的農場打造成一個旅游、住宿、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養老基地。



(我農場中英泰三語言木牌匾)

這是我的夢想,所有這些都在我的規劃當中,計劃將在十年內完成,一步一步來,將按實際需求投資

目前我的目標就是給我的爸媽提供一個舒適的養老環境,這個小目的達到了。爸媽已經在農場裡生活,他們種樹,喂魚,養雞鴨鵝,砌土灶,生活得很開心,也不再提回福建老家的事了。

泰國生活久了,發現泰國的寺廟是一個特別神奇的地方。人們一生都和寺廟有關系,從一個人的出生——結婚——死亡都和寺廟有關。

他們的寺廟就是一個公益活動的基地,也像一個“劫富濟貧”的機構。當然不是“劫富”,所有布施的人們都是自願,當然富人居多。



(我參加當地的布施祈福活動)

想要布施的人來到寺廟,捐建自己的功德,並免費為來寺廟的信眾提供食物。這中間沒有人強制要求,更沒有人惡意去破壞,人們都虔誠地去寺廟祭拜。

這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精神寄托。如果遇到困難,可以選擇短期出家。等困難解決,或者重拾信心,可以還俗重新開始。

泰國打拼可能也是緣分吧!目前我只想把事業穩定,慢慢再把農場發展成一個抱團養老基地,讓更多人來到農場陪我父母一起養老。

我相信只要努力地付出,或多或少肯定有回報,人生在於過程,不要太在意結果。人這一生說長也短,想孝順父母就去做,相愛一個人就去愛,想幹一番事業,那就去幹。最後,不要讓我們的生命留下遺憾。



(歡迎關注主人公賬號“農民在泰國”)

【口述:阿建】

【編輯:周舟】

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裡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跡,這裡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歡,請點擊關注哦!@真實人物采訪
1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45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4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