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新冠疫情: 疫情 什麼樣政策能帶我們走出困境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新冠疫情爆發已近兩年,而新病毒變體的發現又提醒了我們,疫情遠沒有過去。政策制定者們仍在探求一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如何走出這場疫情?https://t.co/QCxwxXuEPB—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November 29, 2021


  嘉賓端坐台上,帶著口罩,由透明隔板隔開,更多嘉賓的實時影像則出現在屏幕上,碩大的頭像一字排開——這一幕似乎在好萊塢的科幻電影中見過,卻因為一場久久不結束的疫情,提前進入我們的生活。

  11月24日,首屆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在香港舉行,論壇由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貿發局主辦。


  香港似乎是這場會議的絕佳舉辦地——毗鄰中國內地,那裡是疫情爆發之地,又是全球經濟復蘇的引擎;地理上處於東亞的中心;得益於疫情控制,香港生活大致恢復,根據《經濟學人》雜志編制的“正常化指標”,香港以96分居最榜首。

  會議形式的變化,似乎在提醒我們,疫情遠沒有過去。雲集論壇的學者、商人、醫生、官員,不論是親臨現場,還是遠程發言,都繞不開一個話題——我們如何走出這場疫情?

  政策的分流

  疫情爆發已近兩年,這兩年,最明顯的感受是,各個國家的邊境,存在感無比之強。

  對於普通人而言,疫情前,國與國之間的區隔不過是一張機票和一紙簽證。在一些地方,甚至這兩樣也免了,鄰國不過是幾十分鍾車程,還能免簽。

  但疫情之中,防疫措施首先加強的就是邊境的管控,國與國之間的區隔,是嚴格的簽證限制,稀少的航班與天價機票,以及14天,甚至21天的酒店隔離。

  以國為單位的防疫政策大分流也在過去兩年愈演愈烈——比如中國、香港特區奉行“清零”,而歐洲多國和美國早早采取“群體免疫”,還有如新加坡以色列這樣先是“清零”,再轉變為“與病毒共存”。

  在首屆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上,一場關於防疫政策的分論壇似乎成了“優等生聚會”,中國內地、香港、新加坡以色列的衛生部門決策者,齊聚一堂。

  作為分論壇主持人,世衛組織榮譽總幹事陳馮富珍表示,外界可能會忽略,衛生部門在決策時往往面臨兩難的境地,有時科學研究和統計無法跟上形勢發展,政府需要在很多情況未知時做出決策。而任何決策,往往是左右拉鋸(push and pull)。

  換言之,沒有完美的決策,不過是在不同“得與失”之間做取舍。


  生命,還是生活

  “生命與生活的選擇(lives or life)。”在首屆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上,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拆解新加坡政府在制定政策時的考量。

  王乙康表示,仔細分析抗擊疫情無非三點:保持社交距離,加強ICU(重症醫療)能力,疫苗接種率。

  王乙康認為,短期而言,保持社交距離可行,但沒辦法長期下去,人們總是需要生活。而加強ICU能力,硬件的擴張可以很快,相關人員則沒辦法快速補充。長期來看,唯有提高疫苗接種率,才能走出這場疫情。


  陳馮富珍也一再強調,短期內終結疫情並使生活恢復正常的最大希望是提高疫苗接種率。

  新加坡以色列都成為這一策略的踐行者。兩國都有一些相似處,本身人口較少、人均GDP高,有能力快速提高整體接種率——以色列衛生部長艾什(Nachman Ash)介紹,該國在兩個月已將接種率提高到80%以上。

  提高接種率後,這兩個國家不約而同地選擇"與病毒共存"。王乙康解釋,因為新加坡是一個小國,高度依賴外部的物流和人流,長期封鎖代價太大。

  “與病毒共存”並非沒有代價,兩國都迎來了不同程度的死亡病例上升。

  2%的代價

  中國則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取向。中國衛健委主任馬曉偉在發給論壇的視頻中表示,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形勢復雜嚴峻,中國將繼續堅持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築牢“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堅實屏障,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爆發四個月左右時,中國提出了“雙循環”的經濟策略,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

  換言之,中國足夠大,並不像新加坡以色列,內部的統一大市場可以為經濟復蘇提供動力。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2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