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90年前新華社一張殘報成一級文物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張報,見證著黨建立紅色政權的初心使命;


  這張報,儲存著黨的新聞工作者的精神密碼

  首發:11月5日《新華每日電訊》草地周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盧剛、強曉玲、易艷剛、胡錦武、張博令、鄔慧穎

  “我們需要我們的進攻,從新的小的部分的勝利,進一步變為很大的整個兒的一直到最後的勝利。

  “在這種關頭,所有覺悟的共產主義者,都應該對自己說:我們應該站在前面,領導其他同志到戰線上去工作。”

  這是1935年1月21日《紅色中華》報第264期頭版頭條《列寧的教訓》中列寧的一段演說。

  眼前這片殘破的報紙,縱23厘米,橫44厘米,只有整張報紙的三分之一,是《紅色中華》報在中央蘇區出版的最後一期報紙。

  它是國家一級文物,靜靜地陳列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裡。

  

  1935年1月21日出版的《紅色中華》報第264期(一級文物)第一四版。


  在新華社慶祝九十華誕之際,翻閱這張報紙,追尋新華先輩的奮斗與犧牲,讓人驚歎崇敬、熱血沸騰。

  瑞金尋訪《紅色中華》報,對我們而言,也是一次“鑄魂”之旅,更加領悟作為新一代新華人(专题),為做好黨的新聞事業,應該幹什麼、怎樣幹。

  不朽的報,紅泥土房勵後人

  從瑞金市區向東,再往北拐個彎兒就是葉坪鎮,遠遠地望去,圓拱形大門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牌匾分外奪目。


  踏上一段鵝卵石小路,閃現一座青磚黛瓦的客家建築,高峻的“四疊式”馬頭牆翹首碧空。90年前的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就誕生在這座有幾百年歷史的“謝氏宗祠”裡。同日,“紅色中華通訊社”(簡稱“紅中社”)宣告成立。

  

  瑞金葉坪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舊址,原系謝氏宗祠。

  在一間紅泥土房前,“紅色中華通訊社舊址”的牌匾映入眼簾。

  1931年12月11日,紅中社開始出版印刷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並成立了“紅中”編委會。

  聽說我們一行來自新華社,為我們講解的工作人員黃露芬興奮地說:“新華社的前身就是紅中社啊!歡迎回家!”

  民居不大,站在廳堂裡,透過天井上的天窗,悠悠的白雲不時飄過。如今,這裡布展最多的是《紅色中華》報。當年,這張報紙發行一度多達4萬份,超過國統區有名的《大公報》。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1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3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