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北京: 我的保潔阿姨,在北京買了套房(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說到激動的時候,李阿姨控制不住開始講河南方言,甚至還冒出了幾句臓話。剛開始談話的時候她還很內斂,只用了半個小時她就完全放開了,雙手揮在空中,像是和熟識的朋友咒罵工作中遇到的糟心事。


但她遇到的也不全是壞人。

她記得在一個合租房裡打掃衛生的時候,遇到了其中一戶女孩。女孩和她攀談,才發現兩個人是老鄉。女孩有時候在家烙餅,也會留李阿姨吃一頓老家的飯,兩個漂泊在外的河南人邊吃邊聊。


還有租戶在過年的時候,留李阿姨在家吃飯,給她煮了一大碗餃子。“社會就是這樣的,人有好有壞,形形色色的,我們都習慣了。”

除了公司已經安排好的租戶保潔工作,加上其他網上預約的客戶,按照每個小時55元計費,“公司還要抽成,每個月頭拱地玩命幹,可以賺8000-9000元,沒有五險一金。”

和年輕人的消費習慣不一樣,李阿姨選擇“只進不出”。她平常很少買肉吃,頂多買點雞蛋補營養。

除了生活必需的花費,她這幾年沒有買過衣服,也沒有用過化妝品和護膚品。有時候客戶會把淘汰的舊衣物送給她,她很高興,雖然日常她根本沒有時間穿工作服以外的衣服。



圖片由Midjourney生成

李阿姨的丈夫在昌平的建築工地做安全員,一周回來看她一次,算得上某種程度上的“周末夫妻”。李阿姨總結了自己的心得,丈夫至少有一個中專學歷,所以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而自己沒有文化,在市場上找不到體力活以外的工作。


而她的兩個孩子,一直留在河南的農村,是留守兒童

十年前,大女兒剛讀三年級的時候,夫妻兩人就外出打工了,那一年小兒子剛剛會爬。現在,年邁的爺爺奶奶在家看孩子,也沒能力輔導功課,農村沒有輔導班,全靠兩個孩子自學,李阿姨有一種聽天由命的無奈。

李阿姨在北京打工十余年,孩子們也只來過一次北京。她還記得當時和丈夫一起,帶著孩子去看了故宮和升旗,其他的景點和商場,她這十年從來沒有踏入過。“要不是孩子來,我們是不會抽空去那些地方的。有時間肯定先幹活掙錢。”


大女兒今年高考,遠在北京的她,只知道女兒數學成績不好,選了“全文科”,有些煩惱孩子未來怎麼找工作。她看到平時上門打掃的客戶,都是“學習好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學歷那麼高,來了北京也是吃外賣。”

她也在為女兒做打算。如果女兒能考上本科,她不想讓女兒來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了,這裡是人中龍鳳競爭的地方。普通孩子去個中等城市,就不要像父母這樣吃苦了。

“我在北京吃的這個苦,她吃不了,她連地鐵都擠不上去。如果她以後考不上好大學,想幹我這種工作,她也幹不了的。我們這代人幹這種苦力活,就是為了讓下一代不要再幹了。”

李阿姨告訴我,在老家農村,這種“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的模式很多。李阿姨家的二姨就是這樣,三個兒子都外出打工了,留下來了五個孫輩,老人下地幹活的時候,只能把孩子背在身上,或是支一把雨傘,把孫子們放在傘下面。

說起來孩子,李阿姨自顧自念叨著“這些年光顧著賺錢了,大家都是沒辦法”,畢竟在老家縣城,也只能繼續做保潔和小時工,一個月下來連3000塊可能都掙不到。

“有辦法的人都留在老家了,他們有門路。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只能硬著頭皮出來打工。”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已經有 1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1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Burnaby Mountain 2024-03-30 22:05
    勞動人民辛苦呀。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28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