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桑宜川|孙中山的元配夫人和如夫人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孙中山的元配夫人和如夫人
 
文/桑宜川
 
近日来,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纪念活动在世界各地展开,笔者与加拿大中华邮币学会同仁一道,群策群力,假温哥华唐人街上的联合出版公司(三联书店)二楼大厅,也举办了一个历史图片实物展览。展品皆由同仁提供,布满整个大厅,琳琅满目,其中不少是难得一见的孤品,具有极为厚重的历史韵味,以期再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
 
开幕以后,参观者络绎不绝,纷纷表示许多史料从未见过,大饱眼福,多有佳评。面对这一盛况,除了欣慰,笔者心中仍有一个心结萦绕,挥之不去,除了展示孙中山先生开创现代中国的历史故事,是否也应该再现先生作为伟人的另一面,即他的家庭生活,籍以丰富他的伟人形象?中国历代修书写传皆有“为尊者讳”一说,意思是对于德高望重的先贤长者,应多赞扬其光彩伟岸的一面,尽量略去其琐碎的家庭隐私。但如此,伟人的形象岂不单薄?世人皆有情感,皆有家庭生活,其中有血有肉的故事才是最为真实的,伟人与俗人,概莫例外。[题首图:情同手足的孙中山元配夫人卢慕贞(右)与如夫人陈粹芬(左)合影]
 
无情未必真豪杰 ——革命先行者的家庭
 
泱泱华夏,历代伟人与平民都有血肉之躯,又孰无传宗接代之欲?清末民初时期,受西学东渐之影响,一夫一妻制始入中国,然渐成习俗,却是1929年南京民国政府颁行“民法”之后的情形。在此之前,延续几千年的律文与习俗均未排除“蓄妾”之教化。闽粤一带风俗向来亦有“妾侍”及“平妻”之说,其它各省类似,相沿成袭,似毋庸讳避,因此孙中山先生的故事说开了也就无可厚非,反而更加丰富了伟人的光辉形象。(下图:孙中山全家福,前排中坐者元配夫人卢慕贞,后排左起长女孙娫、长子孙科、如夫人陈粹芬、次女孙婉)
 

 
如今,世人看到的,说起的都是孙中山先生对现代中国做出的历史贡献,殊不知他的伟岸身躯之后曾经有过二位恬淡温厚,深明大义,甘愿牺牲自我,辅助先生成就民族大业的卢夫人与如夫人,她们直到人生晚年仍然苦守着曾为国父之妻的名份,为孙中山留守在家乡的父母及家族老人们尽孝,而后送终,表达了她们对“夫君”终身不渝的深厚情意。在儒家传统中,她们就是现代中国女人的楷模,烁烁生辉,光耀日月,令人肃然起敬。
 
这两位普通的中国女性曾伴随孙中山先生近三十年,她们的人生故事,犹如杜鹃啼血,可歌可泣。应该说,没有这两位夫人先后的家庭影响与助力,就没有孙中山后来成就的民族大业,仅此一点,便值得大写她们,载入史册。只可惜,她们的人生故事至今还被尘封着,鲜为人知。因此,为了还原历史,我们在展览中用历史图片再现孙中山先生的家庭,同时辑录成文字,以期更多的读者分享,共同缅怀与敬仰这位伟大的革命前行者。
 
相夫教子——元配夫人卢慕贞
 
回望历史,孙中山先生有过三位中国夫人,一位日本夫人。辛亥革命以前,他曾有过三次凄美的婚姻。第一次婚姻乃是传统因缘,在父兄之命,八字之合下完婚的。孙中山当新郎拜天地之时,年仅19岁。新娘是仅小他一岁的卢慕贞女士(1867-1952年)。孙中山先生膝下共有一子二女,长女孙娫、长子孙科、次女孙婉,皆为卢慕贞女士所生。(下图:元配夫人卢慕贞女士)
 

 

孙中山先生的故事说来话长,他的祖上家境其实并不富裕。他于1866年11月12日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的翠亨村,乳名帝象,入学时取名孙文,青年时代投身革命运动,即被清政府通缉,通缉令上的名字为“孙汶”,中山是他1897年流亡日本,投宿东京一家旅馆时化名中山樵,随后革命党人便称他为中山,孙中山的家庭从他爷爷孙敬贤时起就失去了土地,家道中落,父亲孙达成先生在澳门一家鞋店当学徒,32岁才与家乡的杨胜辉先生之女结婚,婚后先后生下了孙眉、孙妙茜、孙中山、孙秋绮兄妹四人。

宋庆龄在回忆录里记述了少年孙中山因家里贫穷,“到15岁才有鞋子穿。”确为信史,在孙中山刚满5岁时,他的长兄孙眉只身远渡重洋,去檀香山当佣工,不期后来有了造化,在水一方发达起来了。彼时的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匮乏,各地皆然,是今天终日玩手机看抖音的少年儿童难以想象的。(下图:元配夫人卢慕贞女士)
 

 
1883年秋,孙中山17岁那那一年,因在故乡毁坏北极殿里的神像,父母面对乡亲的众怒,担惊受怕,为息事宁人,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把儿子送往香港读书,后又投靠檀香山的长兄孙眉,可孙中山不满大哥的严厉斥责和管束,竟然负气不辞而别,于1885年4月,回到了故乡翠亨村。当时,爱弟心切的孙眉看到弟弟性格倔强,实在难以管教,思来想去,想到婚姻是羁绊弟弟的一种良策。于是,他汇了一笔钱回家,除了供弟弟读书之外,希望父母尽快为弟弟成婚,使其安于家庭生活,免得再因年轻气盛而惹出难以收拾的麻烦,让父母在乡里众人面前受辱。
 
孙眉的提议促使父母迅速为孙中山物色对象,母亲杨太夫人恰巧有一姐妹嫁在香山县上恭都外茔乡,今属珠海市金鼎区外沙乡,她认为同乡卢耀显之女卢慕贞与孙中山很相配,从双方的家世、年龄、经济状况等看,算得上门当户对,便极力撮合这桩婚姻。其父卢耀显承先祖业读书,后漂洋过海到檀香山谋生,与孙眉同为檀香山华侨,卢耀显虽经商而致家境渐富,却很早因病而逝,家境又渐转衰,卢慕贞是卢耀显的长女,虽然她家与孙中山家之间相隔只有几里路,但在这以前卢、孙两家素无往来。那时,年轻人结合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卢慕贞与孙中山根本无缘相见。
 
对于孙中山来说,他有志于从事反清革命,生活势必飘忽不定,所以起先并不愿结婚。再加上他少年时就到檀香山,深受西方婚姻自由思想的影响,对封建礼教一向深恶痛绝,他的想法与父母的传统习俗大相径庭。在那个讲究“郎才女貌”的时代,孙中山一表人才,所受的西洋教育更是卢慕贞无法相比。卢慕贞自幼缠足,是一位性格内向的旧式女子。然而,由于孙中山一向敬重父母,同时他也没有把婚姻视为像反清革命那么重大,所以,他当时在婚姻问题上随波逐流,没有再次违抗父母和兄长之命。
 
1885年5月26日,19岁的卢慕贞在与年方20岁的孙中山定亲后,不久就结婚了。当时孙家已相当富裕,婚礼办得相当热闹。结婚地点在孙家老宅左边的一间新建平房里,按当地的风俗,在家中正厅立了字架,立字为德明(按:幼名帝象,字德明,号日新),两旁对联为“长发其祥,五世其昌”,特别醒目,给贺喜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图:孙中山与长女孙娫、次女孙婉合影)
 

 
孙中山的元配夫人卢慕贞是一位生长在乡间的旧式妇女,自幼丧父,性情沉静而内秀,平时相夫教子,操持家务,贤劳备至,客观上起到了协助先生革命大业的作用,然毕竟妇道人家,力有不逮。而中山先生几乎视革命如生命,尽管他度量宽宏,与人为善,但此原则,决不放弃。二人婚后,生育一男二女,感情不错。然而,中山先生长期在外求学与奔走革命,与卢夫人离别时多,团聚时少;尤其在思想行为方面,不免是各行其是,甚或貌合神离。就在那重要的关键时刻,一位颇具“英雄气概”的革命女性,走入志同道合的中山先生的感情世界,她就是后来被人遗忘,曾参与辛亥革命行动的奇女子陈粹芬女士。

 
孙中山先生一生究竟娶了几个女人?在他公开的传记中,只承认两位,一位是卢夫人(卢慕贞)、一位是宋夫人(宋庆龄)。其实孙中山还有一位如夫人(旧时称姨太太或妾)陈粹芬女士,在孙中山家的族谱里有详细的介绍。《翠亨孙氏达成祖家谱》关于孙中山的有关情况中有这样的文字:“元配卢慕贞(1885年结婚,1915年离婚)享寿八十六岁,侧室陈粹芬(1891年开始与孙中山同居,1912年秋离开孙中山)享寿八十九岁,妣宋庆龄(1915年22岁的宋与49岁的孙中山结婚)享寿八十九岁。”由此可见,卢慕贞女士有过20多年的婚姻,如夫人陈粹芬女士有过近14年的同居生活,如今谓之“事实婚姻”,与孙中山的情谊不可谓不深厚。
 

 
难怪孙氏晚辈对于孙中山的三位夫人都视为祖母。据孙中山先生的后人孙必达先生说,孙家人都昵称陈粹芬为“南洋婆”,卢慕贞因后来居住澳门,故被昵称为“澳门婆”,至于宋庆龄则被称为“上海婆”。也有孙家晚辈称卢慕贞为“婆婆”,称陈粹芬为“二婆”,孙中山儿子孙科也随家里的小孩称陈粹芬为“二婆”,至于宋庆龄,因为后来的名份特殊,就不再按顺序被称为“三婆”,孙家子弟与她见面时,喜欢用英文称呼她为“Grandma”。其实,辛亥革命前,孙中山避难日本期间还有一位日籍夫人大月熏,孙氏家族的家谱中没有任何记载,似可理解其中的深意,非为疏漏,只为春秋。
 
樱花之恋----东瀛夫人大月熏
 

 
1898年间,受到清廷通缉,孙中山避难东瀛,在横滨唐人街上偶然邂逅了一位美丽的日本少女,她的名字叫大月熏。她用甜美的笑容打动了孙中山的心。相识二年之后,1901年孙中山正式向大月熏的父亲提出要求,希望答应把她的女儿嫁给他。彼时,大月熏才14岁,正值豆蔻年华,其父生气地拒绝了,因为大月熏还太年轻,而当时孙中山已经36岁了。后来的故事是女家始终不肯,孙中山便直接向这位女孩求婚,没想到竟然赢得芳心,不久两人就在横滨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婚后不久,孙中山独自前往东南亚及美国。他曾于1905年回到日本看望妻子,1906年他们的女儿出生,取名宫川富美子。但孙中山没有见过女儿,在她出生之前因事离开,从此再也没有回来。作为一个女人,丈夫终年不见人影,大月熏的生活可谓凄凉之极,孤苦心情可想而知,后来迫于生计,不得已改嫁两次,但仍保持与孙中山书信往来。她于1970年去世,享年82岁。
 

 
当年,孙中山的日本女儿宫川富美子出生后不久,妻子大月熏无力抚育,只好送给另一个生活优裕的家庭收养,宫川富美子就这样长大成人,过着平凡的日子,夫君大泽吉次先生乃仁义之人,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如今他们已是耄耋老人,近年来常到中国广州,上海,北京,台北寻根,参观父亲孙中山曾经生活过的旧居与纪念馆。
 
革命鸳鸯——如夫人陈粹芬
 
中国历史上的“如夫人”曾是女子称谓,如今已经式微。《左传· 僖公十七年》曾有文字记载:“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 如夫人就是“如同夫人”,而非明媒正娶的夫人。旧时的如夫人乃是地位比较高的“妾”。因此“如夫人”也是对妾比较含蓄的称呼。如果元配早逝,老爷(丈夫)再娶时或可将如夫人扶正,让其做有名份的太太,乃是几千年相沿成袭的中国社会习俗。
 

 
本文中的如夫人即是陈粹芬女士(1873年-1960年),原名香菱,又名瑞芬,孙家人称“四姑”。在“孙家族谱”又被称为“孙文之妾”。坊间雅称为孙中山的侧室。她出生于香港,祖籍福建同安,于1892年左右开始陪伴孙中山,曾随其流亡日本,并曾参与历次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后因患肺病,返回香港疗养。中华民国成立后,入住澳门孙家,与孙中山原配卢慕贞夫人情同姐妹。后来往于广州、河南、香港等地。1949年后,因为宋庆龄的缘故,陈粹芬移居香港,1960年与世长辞,享年88岁。1980年坟墓由孙干迁移到翠亨村孙家祖坟地。近年来,在海内外播放的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家喻户晓。其中的“阿芬”原型就是孙中山的如夫人陈粹芬女士。
 
据史料记载,光绪十八年(1892年),她经陈少白介绍认识孙中山。出于对孙中山的崇拜,自愿追随孙中山奔走革命,照顾孙中山的起居饮食,身兼护士与卫士,无怨无悔地与孙中山共同生活了近20年,几乎每天过着流离转徙、担惊受怕的日子。作为一个清末的旧式女人,该享的福都没享到,该受的罪都受到了,真是难为她了。
 
辛亥武昌起义前,孙中山蛰居日本横滨和南洋等地,陈粹芬对外均以妻子的名份掩护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在横滨,她与孙中山的住家也就是民主革命活动的据点,凡前来与孙中山商谈革命工作的人,包括黄兴、胡汉民、廖仲恺、蒋介石、汪精卫、于右任、戴季陶、冯自由等,都听从她的安排,照顾大家的生活,几乎无微不至。从烧饭做菜到洗衣服和袜子等一切粗活儿,任劳任怨,样样都做,被称之为“四姑”,使那群为献身革命而离乡背井的亡命客,大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自然无形中也增加了同志们对党魁孙中山的向心力。
 

 
辛亥革命前夜的许多重要历史人物都与她有过交集,彼此不仅十分熟悉,而且在许多重大事件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惠州起义(1900年)前秘密运输军火武器,联络接洽、传递情报,也几乎都由她代表孙中山经办。因此可以说,她就是孙中山的“代言人”。光绪三十三年孙中山先后策划4次武装起义,她都随侍孙中山左右,形影不离。说她是孙中山的红颜知己,应是受之无愧的嘉言。(上图:如夫人陈粹芬女士晚年留影)
 
自1911年民国建立后,因为宋庆龄进入了孙中山的生活,如夫人陈粹芬功成而退,于民国3年(1914年)远走高飞,只身赴马来阿皮亚能定居,甫久,抱养一位苏姓华侨的女孩,欢度余年。九一八事变后,应孙科之请返回香港定居,后又迁住广州。民国25年蒋介石南下广州时,特地修书慰问请安,并馈赠10万大洋供其养老。(下图:前排中坐者,如夫人陈粹芬晚年与女儿女婿和孙辈合影)
 

 
1937年抗战爆发后,陈粹芬参加过广州的抗日救亡宣传。民国38年(1949年),偕女儿一家重返香港。孙氏族人对她视如家人,并载入孙姓族谱,永以为志。这让笔者不由得想起了梁启超的元配夫人李蕙仙与如夫人王桂荃的故事,何其相似!在今天的北京香山植物园的上坡地中央,群山环抱,坐落着梁氏家族墓园,梁启超与元配夫人李蕙仙的墓穴并排于最上方阶梯,如夫人王桂荃的墓穴低半格,礼遇周到,子女的墓穴依次往下排列,年龄长幼为序,是最具儒家人文传统的墓葬群落。孙氏家族的族谱,无出其右,有异曲同工之妙。对待家族的入嫁入赘配偶给予恰当的记载,实在是大德大义的彰显。
 
 

 
辛亥革命前的如夫人陈粹芬是一位身材适中,面目秀丽,能耐劳苦,颇具贤德。惟与当时的一般妇女相似的是没进过学堂,甚或有人说她不识字,但她当年对辛亥革命乃至对现代中国的历史贡献,如今已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孙中山先生于英伦蒙难后,脱险东归时,业师康德黎博士特赠一只大如小蟹的金质怀表,金盖面刻有其英文名字Mr. Sun并系有金链一条。此乃辛亥革命史上的“传世之宝”,后藏于如夫人陈粹芬手中,当系中山先生馈赠。从这件难得的信物中,可略窥这对“革命鸳鸯”曾是何等的恩爱,彼此感情显然已达相当程度。(上图:孙中山遗留给如夫人陈粹芬的怀表与戒子)
 
相传她于1892年8月12日在香港认识中山先生的,这对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坠人爱河后,不久即相偕奔走革命。1893年春,28岁的孙中山以医生的资格在澳门行医,因医术高明,善待病患,求诊者甚多,致遭葡籍医生排挤,被迫迁至广州,改名为“东西药局”。当年孙中山携22岁的如夫人陈粹芬同到澳门,陈氏陪伺左右,孙中山先生亡命海外,奔走革命,两人不离不弃,足见情谊至重,有如斯者。
 
如夫人陈粹芬虽非出自书香门第,但她甚知人情世故,秉性朴实敦厚,待人和蔼亲切。这是与其共事过的人共同的感觉。宣统年间,曾患当时认为非常严重的肺病,乃回香港疗养,居住“坚道”,由尹文楷医师医理。民国元年后,返回澳门,居于孙眉公(德彰)之大屋“风顺堂”四号。
 
民国肇建,孙中山先生居首功。曾经陪伴先生出生入死,竭力奉献的她,却功成而退,一无所获。她既从来不提“当年之勇”,更不炫耀自己特殊的身世。她的生活很俭朴,留的是民初女学生发式,即所谓“清汤挂面头”,从不烫发,她具有如此的胸襟与风范,真可以说集中国妇女贤德于一身,亦无愧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位奇女子。1960年秋,因年迈体弱多病,她与世长辞,享年88岁,葬于香港九龙荃湾华人永远坟场。
 
十九世纪末,如夫人陈粹芬追随孙中山先生,前后有14年余,扮演了多重角色,对辛亥革命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然而,因她没有正式的夫妻名份,以及传统观念(为尊者讳)等政治禁忌,她竟成为“被人遗忘的革命女性”。就事论事,现代中国的史书,愧欠她太多,是很不公平的,或许此论对于某些“卫道士”来说颇不以为然,但笔者则认为史贵求“真”。如今辛亥革命已经过去百年,近代中国革命史中没有她的位置,任其空白,不能说不是严重的疏漏,该是还原历史真相的时候了,寄望于今后出现治学严谨,有历史担当的史家补上孙中山研究中被历史尘封的史实。
 
2016年11月16日修订于加拿大温哥华
 
图片:来源网络及作者

桑宜川 ——

加拿大华裔历史文化学者,加拿大枫叶出版社社长。四川师范大学外语系七七级毕业,曾在原成都科技大学外语系及四川大学外语学院教书多年,后赴澳大利亚留学。移民加拿大后,以治学为生,研究兴趣广泛,涉及语言学,翻译学,释义学,哲学,逻辑学,符号学,人类学,历史学,世界文明史诸领域。中英文著述丰富,撰写有历史文化散文逾600篇。现为北美多家华文报刊专栏作家。近年来与国内及港台数所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常回国讲课,并受聘为客座教授。


【版权声明】图文及视听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传播而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会第一时间处理,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29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