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德國: 梅克爾德國 那夜洗桑拿浴的那女人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此一轉型終而讓極右民粹勢力在黨內壓過創黨元老的學者派路線,與英國脫歐美國川普主義等民粹政潮遙相呼應,在德國激起了所謂”突然右擺”。如今該黨在某些德東地區的聲勢之大,幾乎能與基民盟分庭抗禮。從某個角度來看,該黨的崛起,亦可說是建立在仇恨梅克爾的共識基礎上。(作者在此溫馨為台灣川友們提供一劑預防針:根據智庫MERICS對今年德國大選各黨對中政策的比較分析,AfD是最不抗中的政黨;抗中立場最明確且唯二清楚表態挺台的是”左膠”的綠黨與”自由派”的自民黨。加碼第二劑:MERICS是歐洲最大對中政策智庫,在今年3月被中國列入制裁名單。)


  總而言之,若要用一個詞來歸納這位聯邦總理在內政方面的風格,那就應該是”去政治的政治”:

  她務實且擅長妥協轉彎、復制對手政策,並且既不堅持意識型態、也避免政策辯論,以這種”不對稱反動員”的方式,讓選民不再需要過多的政治思考,並且把民主政治的選擇簡化成對好人的選擇——梅克爾就像個正派能幹、有求必應的好媽咪,能幫所有人搞定一切,就算是票沒投她的別人家小孩也有糖吃。


  從正面角度來看,梅克爾的執政風格非常契合德式聯邦多黨民主制的運作:該體制並不適合強勢領導,而需要老練的協調能力與彈性,來整合聯邦與地方政府、以及多黨之間的合作。此外又鑒於所謂”後事實時代”政治立場多元分化、社會共識漸趨不可能的局面,梅克爾這種帶著部分保守取向、但又務實開放、不落意識型態的”去政治的政治”,或許亦不失為一種”保守主義2.0”的答案。

  在這個意義上,身為綠黨大老的克雷屈曼,將梅克爾這種不帶意識型態的保守主義,視為民主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此外,他更引用鄂蘭(Hannah Arendt)的”政治的意義即自由”(Der Sinn von Politik ist Freiheit)這句話來總評這位總理的執政:其務實的政治使新時代的多元民主得以維持運作,而這正是對自由的最佳保障。

  然而,從反面的角度來看,克雷屈曼的評價則顯得過於溢美。事實上,梅克爾風格也對德國民主帶來了副作用:”不對稱的反動員”本質上就像商業傾銷(dumping),靠著討好各方選民的策略,來癱瘓政黨之間辯論交鋒的良性競爭,也讓德國選民的投票率降到歷史新低點。


  換言之,梅克爾的成功亦為德國政治投下了某種陰影:民主的媽咪照顧一群不必再積極參與民主的媽寶,而民主政治也從此不再敢於去挑戰、去要求選民做出改變——這對於遭遇諸如疫情危機與氣候危機的當下,顯然不是件好事。

  如果”政治的意義即自由”(Der Sinn von Politik ist Freiheit)這句話可以用來評價梅克爾,那麼它同樣能改成:


  “政治的意義即不要求”

  (Der Sinn von Politik ist Zumutungsfreiheit)

  有鑒於此,舒爾茲在2017年對上梅克爾的選戰中,便痛批後者的政治手腕是”對民主的謀殺”(ein Anschlag auf die Demokratie)——更准確來說或許應是:”對民主的安樂死”。梅克爾的務實主義很吊詭地類似其極端反面的民粹主義,都為選民簡化了政治思考、從而減損了民主社會的動能。畢竟,務實主義與為掌權而掌權的市儈之間,有時也只隔一層紙而已。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8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