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對比古人設計 一內行眼裡中原水災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15年底的時候,國家信息中心對全國智慧城市建設進行評估,評估完成後發布中國智慧城市白皮書。


  當時有十位左右專家齊聚北京上海去了一位,就是我本人。每位專家負責一二十個智慧城市的建設情況評估。

  當時我負責了二十個城市的評估,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湖北宜昌。大家除了評估一兩百個申報的智慧城市,也交流接下來的城市發展。


  當初的智能城市,到後來的智慧城市,再到接下來的海綿城市,當時專家們都是有許多看法的,尤其是關於海綿城市建設,國家還有配套的支持。

  今天許多人看到了,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河南鄭州要花幾百個億搞海綿城市建設。如今大家看新聞才知道,而我對海綿城市,包括對更早的智慧城市,以及智能城市,是稍微有多些了解的。

  作為一個內行,智能城市也好,智慧城市也好,還是最近五六年非常吃香的新概念海綿城市,其實都繞不開一個實際問題,那就是錢花了,建設搞了,項目也驗收了,國家的配套支持也拿到了,但實際效果能不能經得起實踐歷史人民的嚴格檢驗:

  


  這次驚人的中原水災發生的時候,我正好在參觀元朝時期的水閘遺址,當時工程師設計了六處水閘,每處都非常堅固,遺址距今已經七百年了,依然可以看出,當時巨大的海潮沿江而上,而水閘卻固若金湯。

  當然從設計上,師承了宋代的營造法式,而我深入觀察下來,之所以歷經七百年依然牢靠,關鍵的關鍵在於,水閘的地基,打得非常的牢靠:第一,最下方,是幾十米長的巨木,經過滾油和碳化工藝,直接打到了地下幾十米深。

  第二,相當於基樁的上面,鋪設的是橫木,也是滾油和碳化處理的,然後才是同樣碳化處理過的木條,木條上面是平整的石條,石條上面是碎石層。第三,為了保護水閘,在迎接浪潮沖擊的外圍,還打下了數千根滾油和碳化處理過的巨木樁,依據海潮來勢,對浪潮的巨大沖擊力加以化解。


  本人是學飛機設計出生的,從設計和流體力學角度去評估,我也是非常佩服宋元時期古人的水閘及配套設施的設計智慧的。更不用說水閘下方的地基了,那簡直是令人歎為觀止,也是目前中國和世界上規模最大、做工最好、保存最完整的水利工程典范:

  

  我參觀以上遺址之時,正是傾盆大雨澆灌中原大地之時,看著朋友圈傳來的無數令人揪心的圖片、視頻,我思考了很多很多。從專業的角度來說,所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海綿城市,這些層出不窮的新概念,主要都是從國外舶來的,它們都有各自的硬傷。

  從所有老百姓都搞得懂的角度來說,比如對於海綿城市,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水的去向問題,那麼表面文章做得再漂亮,一遇到大暴雨就立馬現了原形。大家可以看看今天各大媒體報道的這幾張圖片,尤其是最後一張: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8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3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