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這屆年輕人PUA起父母比渣男狠多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前兩天,一條略顯奇怪的“控訴”上了熱搜:


  “端午節不回家,被親媽拉黑了。”

  點進去前,以為是什麼甜心小棉襖的凡爾賽嗔怪,借此秀秀母女情。


  看完才知道,當事人已經三年沒回家了,說好端午回去,“臨時有事”又鴿了。

  

  圖源@網戀

  盡管不知道“臨時有事”四個字背後,具體是怎樣的事發突然。

  但“我媽還不理解我,還把我拉黑”“我做錯了什麼嗎?”的字裡行間,理直氣壯的無奈,多於爽約的愧疚。

  媽媽的不理解,也被蒙上了一層“無理取鬧”的濾鏡。

  要求父母無條件“理解”“包容”自己的樣子,讓一眾網友驚呼:

  好家伙,三年沒回家了,還不許媽媽有點情緒?

  這不是PUA嗎?

  1.“我媽,被我PUA了”

  兒女PUA父母,乍一聽似乎很難想象。

  但在前些天熱播的一檔節目裡,卻把這種“反向PUA”,赤裸裸展現在了鏡頭前。

  在這檔名為《媽媽,你真好看》的綜藝裡,20個明星帶著素人媽媽參加時尚比賽,選出晉級的10位媽媽。

  

  節目中,藍盈瑩和媽媽是甜心組,365天變著花樣誇媽媽,寵成小公主。

  

  李斯丹妮和媽媽是氛圍組,操著一口火鍋味兒口音,互懟互嗆。

  



  大部分母女的相處,就像節目名字一樣,是實打實的溫情檔。

  但到了博主周瑞琪這兒,畫風好像開始變了。

  周瑞琪一出場,就仿佛帶著極強的優越感,說自己和媽媽有代溝。

  這次帶媽媽出來,也是為了讓媽媽“見見世面”。

  旁邊被說“小家子氣”的媽媽,滿臉的拘謹、不自在和尷尬。

  

  另一邊,對媽媽頤指氣使。選擇穿搭的時候,讓媽媽站在一旁,當提線木偶一樣擺弄,根本不會考慮她媽媽的審美。

  媽媽小心翼翼地說一句:這個好像還可以。

  周瑞琪幾乎考慮都沒考慮,直接用一句“神經病”否定了她。

  

  長期否定對方的能力,打壓對方的自尊,令對方喪失自信,自我懷疑……

  

  也難怪50多歲的媽媽王玲,在舞台上時常手足無措,眼神閃躲,不自覺地討好女兒,迎合女兒的審美。

  甚至還說了這樣的話:“我可能做得還是不好,如果是好的話,她可能不會批評我。”

  無論是其他的嘉賓媽媽還是超模劉雯,都對王玲的美貌與時尚度贊賞有加。

  可是在女兒長達30年的打擊之下,王玲一直表現出自卑怯懦的狀態。

  



  女兒嘴上說著帶媽媽上節目,為的就是讓她找回自信。

  殊不知,她才是媽媽自卑的來源。

  就連評委都看不下去,屢次暗示女兒:

  “她的自卑,不是因為穿衣服的原因。”

  

  或許女兒不是有意“PUA”媽媽,但是她無形中的嫌棄與厭惡,早已將母親推進自我懷疑的深淵。

  2.被“PUA“困住的中式親情

  綜藝裡的PUA,或許是經由觀眾逐幀解讀的“極端特例”。

  但在普通人的生活中,這種有意無意對父母進行打壓、貶低的行為,其實並不少見:

  小時候家裡不富裕,嫌棄爸媽穿著“破衣爛衫”,不如同學的父母光鮮亮麗,來學校開家長會“丟人”;

  青春期覺得爸媽思想落後,有不可逾越的所謂“代溝”,他們的每次接近,都被一句“你又不懂”給懟了回去;

  成年後怨懟父母拖累自己,付不了首付,帶不了孫子,“沒什麼用還盡是添亂”……

  曾有個很火的表情包“為什麼我爸爸不是李嘉誠呢”。

  調侃之余,每個人或許都曾多多少少地嫌棄過父母,希望父母是“更好的人”。?

  


  知乎上搜話題:“嫌棄父母”,隨隨便便就能收獲上百條回答。?

  

  有的人只是因為家裡的家具過時,就嫌棄爸媽沒本事;

  還有人出身農村,父母耗盡僅有的積蓄將他培養成世俗標准的“優秀之人”,現在出人頭地搖身一變的他,反而鄙視起“土味十足”的鄉下父母。

  而被嫌棄和PUA的另一方,卻極少表現出憤怒,而是自責:



  “如果因為我的不努力,讓將來我的孩子也遭受這種境遇,我的孩子嫌棄我,他痛苦,我也痛苦。努力吧,努力優秀到不必讓孩子在意自家的身世和背景......”

  父母面對孩子的嫌棄,多的是無力、自卑與心酸。

  電影《楢山節考》設置的世界觀裡,貧困的地區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當老人到了70歲,就要由兒子背上楢山扔掉,以減少一個沒有勞動力的吃飯者。

  令人瞠目的一幕是,當主角帶著自己的老母親上山拋棄時,遇到了另外一對父子,父親叫嚷著不願上山,兒子直接將他推下了山崖。

  極度殘忍,卻彰顯出一種對親子關系的隱蔽理解:家人一場、走到最後、形同陌路、成為累贅。

  

  《楢山節考》中被趕出家門的老人們

  某個著名作家也曾在自己的書裡寫到,父親開著三輪車載她去學校,每次都會在離學校很遠的角落停車,害怕女兒的“窘境”被同學看到,大肆嘲笑。

  慢慢地,我們發現曾經“人美脾氣爆”的媽媽,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開始卑微地迎合子女;

  而性格固執堅守“一家之主”尊嚴的爸爸,會趁子女清閒的時候,小心翼翼地詢問新手機的微信怎麼登錄。

  前一陣有一個新聞,老人連續六天排隊買不到回家車票終向路人下跪求助,仔細詢問後才得知他不會用智能手機網上購票。

  更難以啟齒的原因是,他不想“麻煩”出門在外工作的女兒。


  即使我們都知道,掏出手機買張票,甚至花費不了一分鍾的時間。

  

  孩子控訴“原生家庭陰影”,已經成為普通話題。

  被子女嫌棄、卻不知如何發聲的父母,卻成了“老無所依”的弱者。

  “怕給子女添麻煩”的背後,或許不是親人間的邊界感,而是卑微與討好。

  3.我們和父母,沒那麼不堪

  愛是一道很復雜的命題,其中夾雜著很多曖昧不明的雜質。

  有意無意間,我們都做過“以家人之名,行pua之事”的行徑。

  兒時的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很狹窄,父母傾盡全力為我們打開更大的視野,拓寬即目可見世界的邊境。

  從咿呀學語到考上大學,從童真懵懂到置身涉入成人森林,子女的前行方向越來越堅定,父母卻越來越落後。

  但我們只會一路拔足狂奔,僅僅在疲憊的間隙偶爾回頭,並督促那早已在視線消失的父母一句:



  拜托,走快點。

  我們都不願意承認的是:愛沒那麼純粹,也沒那麼平等。

  每一代年輕人,都必定會站在新時代的頂頭風浪上,接力式地承接這個時代最新穎前衛的審美標准與觀念思潮。

  但“信息時代的迫不得已”真的足夠成為這樣的理由,讓我們能夠心安理得地以審判官的角度,俯視自己的父母,並強迫他們接受自己居高臨下的“愛”嗎?

  《請回答1988》裡有一幕場景很戳人心。

  德善會像小孩子一樣親昵地給媽媽撒嬌;善宇會把學校裡的大小八卦都講給媽媽聽。

  只有不善言辭的狗煥,無論是被混混流氓搶走了錢,還是學校裡發生的沖突遭受的委屈,都不會告訴父母。當父母表現出親近時,狗煥冷硬地拒絕交流。

  親生母親只能通過鄰居之口,才能略微得知兒子的近況。

  這一集的最後,一向蠻橫暴躁的母親“豹子女士”,噙著眼淚,像個犯錯的小孩,低頭對狗煥“哀求”:

  “再小的事,媽媽也想知道。”

  

  也許為人子女的最大悲哀,也許就是有一天突然發現父母的自尊,竟是向我們乞討來的。

  

  難道我們和父母之間的關系真的無解嗎?

  其實,它本就可以不那麼“不堪”。

  《少年說》中有一幕非常感人。

  保安父親自認職業不體面,每次接女兒放學前都會換上便服,怕女兒因為有這樣的爸爸而自卑。

  但女兒在站著全校同學的操場對自己的爸爸大聲喊出:“我從不覺得保安低人一等,在我眼中穿上全套工作服的你有著最帥的樣子,我愛你!”

  



  真誠與愛,永遠能打破斷代與隔閡。時代和信息加之於我們的“優越感”,從來不是嫌棄父母的理由,要用開放的心去擁抱步履日趨緩慢的他們,然後一起並肩走。

  《奇葩說》裡馬薇薇的話,放在這裡格外合適——

  “不要試圖代表時代淘汰我們的父母,要幫助他們,接納他們。

  讓父母覺得我能夠和你一起擁有這個精彩的日新月異的、令人目眩神迷的互聯網時代,這就是我們能夠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