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孩子們的"臨終病房" 度過最後日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肝母細胞瘤晚期,兩歲的小男孩元元失去了長大的機會。元元爸爸的願望變得很簡單——希望孩子沒有痛苦地離開。“所有人都在拼命想活下去,很少有人思考怎麼死亡。”


  或絕望、或無助、或釋懷、或萬般糾結中,一些患兒家長放棄了治愈的執著,尋找一個能讓孩子擺脫痛苦的地方。

  2009年,我國出現首家兒童安寧療護機構。12年間,這個新生概念逐漸被醫生、護士、癌童家長知曉。在蝴蝶之家,114名兒童接受安寧療護;雛菊之家內,近70名患兒安靜度過了最後的時日。


  然而,與450萬兒童安寧療護需求量相比,現有的床位、人力、藥物、資質等資源,顯得杯水車薪。醫務人員自發籌款、培訓、上門服務、騰出“流動病房”,推動這一小眾事業的發展的同時,靜待政策的支持與跟進。

  他們相信,有尊嚴地死去是一種人權

  

  2021年3月21日,北京松堂關懷醫院,一位老人在病房外通道散步。專為兒童臨終關懷設置的病房雛菊之家,位於通道的末端。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最後的家

  春天的一個周末,早上9點,元元正在酣睡。

  媽媽已經醒來,陪他躺著。醫生周翾收好聽診器,一邊交代元元的病情,一邊替他理了理衣角。

  一間近20平米的臥室裡,陪在元元身邊的,還有爸爸、奶奶、護士曹瑛、志願者孫陽。大人們將說話聲和腳步聲壓到最低,唯恐打擾孩子的安眠,最響亮的反倒是元元的“鼾聲”,此起彼伏,很有節奏。

  沒有人感到孩子的呼嚕可愛。送走了近70個孩子,孫陽能分辨出來,這不是元元在快活地做夢,而是他不能通暢地呼吸了。


  元元的肝母細胞瘤已到晚期。這個事實,屋內的大人們心照不宣。

  若非牆外掛著“雛菊之家兒童安寧病房”的牌子,來訪者很難將元元與死亡聯系起來。元元被照顧得很好,皮膚白嫩,神色安詳,小衣裳幹幹淨淨、漂漂亮亮。

  這裡也不像病房。沙發、書櫃、冰箱、微波爐、兒童玩具,都是普通生活居所的物件,床單被套印著花色,不是病房裡清一色的雪白。屋子中央的大床有2米寬,媽媽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另一間屋子住著元元的爺爺奶奶,當他醒來,家人都在。

  顯眼的醫療設備,只有床邊的支架和止疼泵——沒有這些,一個好覺對於元元也是奢侈。來雛菊之家之前,元元會在癌痛的折磨中頻繁驚醒,幼童的詞匯量不足以形容疼痛,只會哭著向大人們要“抱抱”。


  看完元元,周翾走上二樓,為一歲的妮妮查體。

  妮妮比元元小了一圈,被妥帖地安放在床上,穿著粉色的小衣裳,戴著可愛的小帽子。

  屋子幹淨亮堂,陽光從窗外灑進來。妮妮在安睡,一半的身體籠罩在陽光下,像一個小天使。

  撥開眼皮,妮妮一側瞳孔散大,腫瘤侵襲了她的腦部。妮妮的媽媽在一旁守著,輕聲對周翾說:“她好安靜。我都快聽不見她的呼吸聲。”周翾安慰她:“孩子的狀況還算平穩。”

  對於腫瘤晚期的孩子來說,“平穩”的意思不是停止惡化,而是平緩地惡化。此時此刻,大人們所做的全部努力,也已不是對抗疾病,而是驅散疾病帶來的痛苦與孤獨。

  這裡成為孩子們在人世間最後的家。

  讓死亡平靜到來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