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三百年前時尚圈 中國不如歐洲勤勞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但即使如此,當來自亞洲的物品(例如紡織品)影響了歐洲的式樣與消費模式時,為什麼來自中、日境外的物品,卻無一對中、日的式樣和消費模式產生同樣的影響?


  西方論及東亞(尤其是中國)的學術著作,普遍認為中、日兩國人民對外國物品不感興趣,乃是因為他們深信自己的文明較有優勢。這一說法的確獲得了一些文獻的支持,像是乾隆皇帝的一段話,大概是反映這一心態的最著名陳述。他在1793年告訴來華的英國使節,中國所需的東西全可自制,對西方所能拿出的精巧玩物完全不感興趣;因此他認為沒理由擴大貿易關系。對許多史學家來說,這段話典型地反映了“中國人”長久以來的心態,這個心態被認為與好奇、貪婪和充滿活力的“西方心態”背道而馳。

  


  電視劇《戲說乾隆》

  即使是思維較縝密的學術著作,雖然注意到了中華帝國的心態並非始終如一,因為中華帝國有時擁抱異國事物(以彰顯普天之下皆我臣民的皇帝心態),有時又把異國事物拒於門外(以申明中華文化的優越),卻還是常把這些皇帝的心態等同於所有“中國人”對外國物品的心態。

  於是,從這一角度來看,歐洲對外國時尚較感興趣,也就絕非偶然。這一說法意味著歐洲走上不同的道路,肇因於心態上的根本差異,而這一差異或許與歐洲人整體上更願意冒險和創新有關。


  但是,只要我們不再以清朝皇帝代表中國,那麼就可以想到簡單許多的解釋,解釋中國較不願意進口大量舶來品的原因。畢竟,中國進口的物品和出口物一樣多(由於當時的對外貿易體制,這是勢所必然),而且,尤其是中國東南亞的貿易,充斥著異國的初級產品:供老饕享用的魚翅、燕窩(以及許多較不那麼異國的黑胡椒),制首飾用的珍珠,從中東和數個太平洋島嶼輾轉運來的香,還有珍稀木材。對這些進口物的需求,在18世紀和19世紀初期劇增。把許多這類物品從馬來群島運到廣州的英國商人,發現他們要克服的問題不是供過於求,而是確保供貨充足。

  這些舶來品輸入中國的數量,雖然個個都未像煙草、茶葉和糖輸入英國那樣急速增長,但它們的進口量原本就不可能急速增長。舉檀香的例子來說,這類舶來品在中國奇貨可居,商人因此四處搜羅這些物品,從而使一些太平洋島嶼的生態嚴重受創。


  很諷刺的是,直到駛往中國的船只開始滿載鴉片,這些島嶼才從這場浩劫中獲救。此外,除了胡椒,這些舶來品幾乎都是通過采集而來,而非由人種出來的。光是這一點,就使這些物品的生產不可能像新世界(電視劇)的種植園那樣,因為有著大量奴隸在嚴密殘酷監督下密集工作而得以集約化,從而不可能使單位價格下跌。人可以開墾更多土地來生產糖,卻無法養殖更多鯊魚或為生產燕窩的鳥打造更多叢林棲地。曾經有人試圖借由擄人為奴來增加采集工的數量(尤其是在蘇祿王國,位於今日的菲律賓南部),但采集工作本身的分散性,意味著連奴隸都保有頗大的討價還價權力;加勒比海種植園那套營運方式在此完全不可能。

  糖和煙草的消費的確暴增,但(誠如前面已提過的)它們大多產於中國境內,且由自由農生產出來。這意味著它們不但與土地的其他用途競爭,還與生產者利用時間(包括閒暇)的其他可能方式競爭。在這些模式裡,不易看到中國人對異國奢侈品不感興趣的證據。比較可能的情況似乎是,他們所買的舶來品,大部分不易轉換為便宜的“日常”奢侈品(就歐洲人欲在東南亞取得的丁香和香料來說,當然亦是如此;糖和煙草也是不在此列的歐洲進口舶來品)。

  凡是主張中國人對舶來品相對較不感興趣的論點,都必然會指出進口制造品的稀少。但即使在這點上,誠如柯律格所指出的,中國的藝術鑒賞家所珍藏的物品裡,的確包括數樣外國物品。乾隆皇帝或許對歐洲的制造物沒什麼興趣,但廣東、福建等沿海省份的精英卻不盡如此,其中有些人的確收藏了鍾和其他西方的奇珍異品。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