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北大博士成外賣平台的騎手 發感慨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陳龍是北大社會學系博雅博士後,為完成博士論文,他加入一家外賣騎手團隊。陳龍在一次系統的大調整中發現,外賣平台在壓縮配送時間上永不滿足,他們總在不斷試探人的極限。那一天,他的所有外賣訂單都超時了。


  

  前幾天不是有一位北京市人社局勞動關系處的副處長,他去跑了一天外賣,12個小時,送了5單,掙了41塊錢,然後說心裡很委屈,也很辛苦。以我的經驗,他只是跑了一天,再跑兩天就習慣了,習慣以後他不會覺得跑5單很辛苦,而是我還能跑,我可以跑30單、40單,甚至會抱怨平台,為什麼不再給我多一點單子?因為你的勞動力極限已經慢慢被撐開了。


  2018年3月初到8月中旬,我加入了北京中關村的一家外賣騎手團隊,送了五個半月的外賣。那個團隊是北京最早出現的騎手團隊之一,當時的站長說過一句話,“咱們團隊稱得上全國單量第一的外賣團隊。如果說全國的外賣團隊看北京,那麼北京的外賣團隊就要看咱們了。”

  我們每天9點在中關村廣場集合,9點半開晨會,10點開始等單子。我第一天才跑了9單,當時費用還高點,送一單8塊錢,我掙了72塊。後來極限撐開了,我最多一天送了24單,那個時候甚至還想平台怎麼不多派兩單。我一般跑到下午3點就不跑了,因為電動車沒電了,就會開始找騎手做一些訪談。大部分外賣員會備兩塊電池,一直跑到晚上八九點,平均每天能跑三四十單。

  很多人一開始不知道我是北大的博士,不願意搭理我,對我的身份會有疑心,覺得我不擔心生計問題。後來知道了,就很多人願意跟我聊天。他們覺得你是博士嘛,會來問我,將來幹哪行哪行怎麼樣。


  我的論文寫的就是數字治理下的勞動秩序。勞動社會學的一個核心議題就是想知道勞動秩序,全國這麼多城市,幾十萬的騎手,同時間在各地走街串巷,表面上看著很亂,但是他們背後有一個秩序。這個秩序在哪?你就會想了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種井然有序成為可能。

  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想到用“算法”這個詞,用的是“數字治理”。因為我在送外賣的過程中意識到,平台在不停地收集數據。通過智能手機和上面安裝的配送軟件,平台可以不斷地追蹤騎手的軌跡。到了室內,GPS信號一般會比較弱,但沒多久平台就能通過商家的Wi-Fi網絡、室內定位基站等等去收集記錄騎手的數據,包括騎手的運動狀態,到達商家的時間、停留的時長,消費者住址樓層、等待消費者取餐的時長等等。


  我後來跟外賣平台的技術員接觸過,他們告訴我不光是騎手身上的數據,商家的數據,包括每天訂單的多少、重量、內容物,還有消費者的偏好,這些他們都可以知道。比如騎手送餐晚了,有消費者就會直接給一個差評,有些消費者可能連續幾次都不會給差評。平台就會開始測算,給你一個預計送達的時間,對於好說話的消費者那可能時間多少都沒關系,對於比較計較的人,平台可能就會故意地在送餐時間上多放點水,本來30分鍾可以送達,平台給的時間是35分鍾。

  我們有一個說法叫“投喂”,所有的數據、每個人的習慣都可以讓系統去學習和吸收。平台掌握了大量的數據,再用數據去給你規劃怎麼取餐、送餐,怎麼給每個訂單定價。我最後寫的其實也是這一點,這樣龐大復雜的勞動秩序之所以成為可能,是有這樣一套數據支撐的系統,是把所有一切可以納入的,都納入到了可以計算的程度,是一種高度的控制和精准的預測。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已經有 2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2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楠木 2021-05-07 18:01
    這就是我移民的原因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0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4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