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窮人的世界很混沌除非有篇博士論文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把書念下去,然後走出去,不枉活一世。”在讀走紅的中科院博士論文《致謝》時,這句話讓我深以為然。


  《致謝》作者黃國平坎坷的求學經歷,是這句話最為有力且生動的注腳。

  一路泥濘


  這篇《致謝》來自於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博士生黃國平的畢業論文。在《致謝》裡,他回顧了自己22年的求學路——一路風雨泥濘,許多不容易。

  他的經歷,只能用“苦難”二字形容。他12歲時,母親離去,父親常年不在家且好酒,對他少有照料。17歲時,他父親和常年照顧他的婆婆也相繼離世。家裡的老狗小花,也因他進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時何處所終”。

  

  

  黃國平博士論文致謝部分完整版

  在他困苦的少年生活裡,在煤油燈下寫作業或讀書是晚上最開心的事。因沒錢交學費,他也被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叫出教室約談。“雨天濕漉著上課、夏天光腳走在滾燙的路上、冬天穿著破舊衣服打著寒顫穿過長長的過道領作業本。”

  高中以前,抓黃鱔、釣魚、租水牛,是他主要的經濟來源,但總是難以避免他父親偷賣了黃鱔換酒喝。

  這些生活中細碎且凜冽的經歷,沒有成為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貼滿一整面牆的獎狀和從主席台領到的獎金,成為他年少時不多的支撐力量。

  他高中的時候,學校免了學雜費,有人幫忙解決了生活費。進入大學後,他找到了一生的事業與希望——計算機,生活的進程開始朝著美好的方向前行。

  這篇《致謝》裡表現出的努力、堅韌和樸素的願望,是戳中我們心的那股力量。不少人直呼被看哭。

  有人在微博下評論,“他的世界本無光,他把自己活成了光”、“命運終究困不住一顆一直試圖改變的心”。

  



  知乎網友評價

  而我們深刻地感知到,幾年來社會文化環境中充斥著一股股“喪”“佛”“卷”的氣息。這雖有現實的折射,但其中也有不少未經努力後的呻吟。

  在這樣的環境裡,勵志的話語會被貼上“雞湯”的標簽,努力的人會被無故呻吟者斥為異類。

  我們的確不能否認機會減少、競爭加劇的社會現實,但失望和無力感應該排在行動和努力之後,而不是望文生義,聽風是雨。

  不要在未進一步前,就覺得前方疑無路。可能正是這樣的社會心態,才使得黃國平勵志的求學經歷擊中那麼多人的心。

  把書讀下去

  想起我自己在寫畢業論文的時候,看了不下百篇論文,其中最愛讀的就是《致謝》部分。

  按照老師們的說法,對於像我們這樣大部分的普通學生而言,《致謝》是自己論文中寫得最好且原創度最高的部分。這點我在寫完論文後是比較贊同的,因為人在一個時間段的末尾處,總有一種回望來時路的情感。

  拋除親人密集離世的情節,我自己有著跟黃國平差不多相似的求學經歷。當然,我的成就和層次跟他相差甚遠。但我也是一個從山村走到城市的“山裡娃”,所以我深知一個偏遠山區的孩子要走出來有多麼的不易。

  

  《平凡的世界》劇照

  我的家鄉是一個西北的山村,貧窮、幹旱、閉塞,是那裡與生俱來的標簽。

  在我們只有30戶人家的村裡,幾十年來只出了4個大學生。更多的同齡人在初中或高中輟學,女生待嫁,男生外出務工,不久後就過上跟上輩人一樣的生活。

  幸虧我爺爺是個小學教師,深知把書讀下去的重要性。有的時候,甚至用“考上大學才能娶到媳婦”這樣的話來激勵我。

  放羊、割麥、牽牛······這樣的生活充斥著我的童年和少年,對於山裡的孩子,很容易從學生轉成農民。因為農村總是缺勞力的,多一個人幹活就多一份收成。一旦你退出學校,等待的就是農活。

  夏天的泥濘、冬天的風雪和凍硬的饃饃,還有初中時省錢吃的一箱箱廉價方便面和高中時進入城市後的巨大自卑,我也經歷過很多可以讓人放棄讀書的小磨小難。

  但我們這樣的人只有堅持把書讀下來,才有今天看到更大世界的機會。


  

  綜藝《變形記》中的高占喜在節目結束後,更加努力學習,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身處優渥境遇的人可能對“讀書改變命運”這句話已無感觸,但這句話印在很多山區小學的校服上,同時也印在像黃國平一樣從山區走出來的人心中。對於手裡不握任何資源,出身窮苦的孩子們而言,讀書幾乎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小的時候,還能經常聽見一些諸如“人家大字不識照樣做老板”的論調。

  在他們的認知中,命運的改變始於掙大錢,而掙大錢取決於一個人是否“膽大”。就算依據這條樸素的衡量標准,反觀當下的社會,人們常說的已經是那句“你掙不到超出你認知范圍的錢”,知識對財富積累的重要性比歷史中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強。

  當然,讀書並不只是為了財富。在《致謝》的末尾,黃國平寫道“理想並不偉大,只願年過半百,歸來仍是少年,希望還有機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不辜負這一生吃過的苦。最後如果還能做出點讓別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這輩子就賺了”。

  

  家境貧寒的劉秀祥大學畢業後,選擇回到農村老家,成為了一名教師,8年裡,他資助了1900名學生

  現在的黃國平是騰訊AI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從世俗意義上來說,他踐行了那句印在很多山區孩子校服上的“知識改變命運”,也證明了這句話不是一些人奮力排斥的主流灌輸。

  現在的我是《南風窗》的記者,談不上多成功,但最起碼在喜歡的城市做著喜歡的事,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改變命運的特征。


  可以想到,聊到這裡定有人會想起那個提問了上千年的問題——寒門是否難出貴子?這是個極其復雜的問題。

  在更多的討論裡,大家把焦點放在個人的奮斗程度之上。個人奮斗當然重要,黃國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這不是唯一的因素,除卻個人的努力,均衡的教育資源、良好的經濟狀況、足夠的家庭投入和開放流動的社會階層結構,都是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

  我們無法為這個問題做出回答,只是希望,想用知識改變命運的那些人,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可以有開放的賽道。

  生活裡的光亮

  《致謝》迅速走紅後,黃國平在今天(4月19日)做了回應,並公布了完整的“致謝”內容。這也很好地回應了一些網友對“致謝”內容的微詞——為什麼不感謝導師?感謝了,只是把感謝詞和對象放到了最後。

  黃國平在《給網友的一封信》中說,“作為眾多從大山走出來的學生之一,受益於國家、政府、學校、社會及老師和愛心人士的幫助。”這絕不是一句空話,我也作為一個同樣從山區走出來的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出山之路”是無法一人走完的。

  

  《給網友的一封信》

  黃國平的至親之人相繼離開,但一路上總有一些扶助之人。如他提到的“兄長般的計算機啟蒙老師”、“對我照顧有加的師母”、將他引入科學大門的導師,這些人都像是一盞盞燭光,為他踽踽獨行的路提供光亮。



  苦難的人生或許並不值得報以感恩,但對漆黑的路途中提供微光的人應該傾囊相報。

  我得承認自己的這些文字,有著“雞湯”的嫌疑,但來自他人扶助的溫暖自己是親身體驗過的。

  所以對感恩一詞我尤其感觸,更覺得接受他人光亮的人不僅要回饋更多的光,還要將這種光亮傳遞下去,遞給那些還在黑暗中的人,這才是“光”的本義。

  在我高中的時候遇到一位老師,逢周末時會讓我們這些村裡來的學生去他家補課,無償的。對家境貧寒的學生他還提供午飯和晚飯。

  後來我高考落榜,也是他堅持讓我復讀,不讓我以湊合的心態去一所職校讀那個完全不喜歡的汽車維修與銷售專業。

  

  《山海情》劇照

  我曾經問過他為什麼願意耗費精力、財力無償給我們補課。他說他也從山區走出來,深知一個農村孩子成材的不易,也說在他“出山”的路上受過不少人的扶助。現在我畢業近7年,那位老師的家裡周末依然會擠滿學生。

  也是在復讀那年,我原先的政治老師得知了我來自山村,且父母均外出務工,她就突然成了一個像親屬般的存在。她們家裡面吃什麼好吃的,定會留一份給我帶來,時不時會把我從教室喊出去,往我手上掛上一袋子水果,也經常把有用的試題和資料塞到我的手裡。所以她成了我復讀時為數不多不會故意躲避的老師,也是我求學生涯中的“光亮”。

  我大二的時候,她驟然離世,之前的相約我錯過了,葬禮我趕上了。

  因為這些經歷,看到黃國平的《致謝》,便很能感同身受。黃國平不光是一個個體,而是很多從農村和底層走出來孩子的縮影,只是他比大多數人優秀很多。但他們這些人身上的特質和送給我們的“禮物”是一致的,那便是:

  努力、堅韌、感恩。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已經有 8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8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2 游客 [父.月.吳.共] 2021-04-19 16:49
    應該好好感謝高考是它讓貧家的孩子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勤奮而有一個向上的台階,要按所謂的素質論貧家的孩子早就被滅掉了。
    評論1 tengwang777 2021-04-19 14:56
    人類社會就是一場比賽。人一生下來就是運動員,不是參加體力比賽,是智力比賽,這很像馬拉松。體力馬拉松是有終點的,但智力馬拉松沒有,可是卻有個方向或目標,這個目標叫做“控制...”。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人就是物(包括動物)。人的最終願望是對周圍的人與物得到盡可能大的控制。對人的控制叫做“權”,對物的控制叫做“利”。權的大小,由級別、官銜來衡量;利的多少,由錢來衡量。有了對人的控制,就可以間接地得到一些對物的控制,如政治家可以利用權力來獲得一些物質利益。反之,有了對物的控制,也就間接地有了對人的控制,如有錢...  [更多...]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50 秒 and 8 DB Queries in 0.007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