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亞裔: 原來黃皮膚並非亞裔標識 這些才是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不少人發現,在生活中遇到的歐美人看起來並沒有很白,他們膚色更多是偏紅,毛孔也粗大,近看一言難盡。與我們國人拼命想變白相比,歐美人反倒更喜歡曬太陽,想把皮膚曬黑,好顯得自己很健康。但就算是比較天生的膚色,我們很多東亞人都是跟“黃皮膚”搭不上邊的。


  可我們從小就知道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亞洲人,被稱為“黃種人”或“蒙古人種”。那麼,這又是怎麼來的呢?其實這種按皮膚來劃分人種的依據根本就不是客觀的科學成果,而是帶有歧視的觀念所造成的。

  


  黃種人有時會表現得更白

  據早期中西交往史料中,來過東亞的西方旅行家,大都將中國人的膚色記為“白色”。直到有位叫布魯門巴的德國人類學家布率先使用了“黃種人”名稱,並且發明出了一個新種族“蒙古人種”,將中國人和日本人都被納入其中。

  在這之後,西方人對“黃種人”或“蒙古人種”的印象定在東亞人的身上,將其視為處於白種人和黑種人間的”種族。但其實這是帶歧視的稱呼,在過去西方醫學當中,黃色皮膚通常被視為患有疾病的症狀,比如黃疸病等。然而,將“黃種人”放在膚色並不黃的東亞人身上,不僅毫無科學依據,更多是帶有病態的成分,就像是東亞病夫那樣的稱呼一樣。

  那麼,從人類學的角度又是如何劃分不同地區的人群呢?真正專屬於東亞人的特征又有哪些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過,自己最小的腳趾頭在指甲蓋上“分叉”的樣子?乍一看,還以為是指甲蓋不小心被劈開了,但其實這樣的小腳趾頭分叉叫做瓣狀甲,相傳只有血統純正的東亞人,小腳指甲才是兩瓣的。在歐美等地,他們壓根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除非是得了甲溝炎等。

  那麼,為什麼唯獨東亞人才有這個特征呢?民間傳說是因為600多年前,當時朱元璋決定把人口較多的山西人南遷時,士兵們主動把自己的小腳趾指甲蓋砍斷而流傳下的。

  現在我們都知道,刀砍所造成的外傷是不可能做到代代相傳的。但有研究者考察後發現,全國各地的人都存在趾甲分瓣的現象。這意味著該性狀在中國人群中是很常見的。

  



  從時間的角度上,科學家推測瓣狀甲可能是來自古老的華夏民族,推測是當時古華夏人的腳趾頭產生了基因突變,因為某些原因流傳下來了。由於目前瓣狀甲的研究還不多,所以它能否真正作為漢人所獨有的標志還有待商榷。

  不過,如今人類學上已經發現了三大專屬於東亞人的特有印記,它們分別是新生兒青斑、內眥褶、鏟形門齒。那麼讓我們逐一來看下這些特征具體是怎樣的?它們對人種分類學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實際上,我們從剛出生起就有一個顯著區別於歐美人的特征,那就是新生兒青斑。它指的是嬰兒身上某塊部位會出現淡紫色或是青灰色的斑塊,看起來有點像挨打後造成的淤青。因為它的存在,還曾鬧出過不少尷尬的笑話。

  比如居住在美國中國父母就常被鄰居舉報虐待小孩,等警察強制將孩子送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是一場誤會。不過這也不能怪美國鄰居多事,畢竟白皙的皮膚上突然青一塊紫一塊的,難免會讓人懷疑。

  好在當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時,這些斑塊就會慢慢地消失了,所以長大成年的我們幾乎都不記得它們曾存在過。

  

  新生兒青斑

  而對於歐美人來說,我們東亞人的單眼皮也是他們不可能擁有的。我們最為獨特的單眼皮是眼眶內側有一條皮膚皺褶,叫做內眥贅皮(下文稱內眥褶)。它是上眼瞼褶皺、下墜包裹眼頭的結果,有輕重程度之分。程度較輕的就成了內雙,而較為嚴重的便成了所謂的單眼皮。

  根據進化論的解釋,東亞人獨特的眼型主要起源於對極度嚴寒環境的適應。如果在寒冷的地方,第一時間凍瞎的可能就是“雙眼皮”的歐洲人。

  當我們的祖先從西伯利亞遷徙到東亞大陸後不久,就迎來了寒冷的末次盛冰期。(約在距今22000-18000年)。 為了在寒冷的環境中生存下去,我們的祖先無論在外貌、體格上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我們能對抗惡劣氣候的雙眼。比如我們眼窩內脂肪層不但會加厚、還會進一步延長,而且眼部的皮膚會向內生長,使眼眶變小。

  



  內眥贅皮

  除了防寒作用,單眼皮對強光的緩和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據研究報道,幹淨新鮮的雪面對太陽光的反射率能高達95%。也就是說在陽光下,95%的太陽光線會被雪面反射出來。我們知道去滑雪時不戴墨鏡,很容易得雪盲症。

  但我們的祖先沒有發明墨鏡該怎麼辦?此時,眼縫更小和眼皮更厚的的眯眯眼,就成了抵御雪地強光的利器。總而言之,我們普遍存在的內眥贅皮是當年祖先稱霸雪原的重要籌碼之一。

  那些找不出哪個單眼皮的歐美人卻把我們祖先打江山留下的特征視為病態的特征。在西方審美的霸氣統治下,我們很多人爭先恐後去做“雙眼皮整容手術”,紛紛遺棄了這一最具標志性的特征,至於這樣人為的歐亞混搭是變美還是變丑就因人而異了。

  

  愛斯基摩人用這樣的工具來防止雪地反光

  實際上,作為典型的歐亞混合群體新疆維吾爾族,就很好地體現了單雙眼皮基因融合。早期研究成果顯示,歐洲與東亞的祖先群體對現代新疆維族群體的遺傳貢獻度基本是均等的,他們在個體水平上混合也是比較均勻的。

  比如他們的膚色與東亞人相差無幾,但臉型更接近歐洲人。如果按照膚色來劃分的話,他們常被劃分為白種人,但這是很不科學的,因為從親緣性來看兩者不相上下。

  正是由於這一歐亞混合的特性, 使得群體特異的遺傳位點和體質特征在新疆維族中均具有較高的多樣性。因此,人類學家總是通過研究維吾爾族的個體特征來進行比較。就拿內眥褶來說吧,研究發現在維吾爾族18到45歲的成年人中平均發生率為 48.63%,其中男性發生率為51.02%,女性發生率為 46.21%。


  同一地區男性和女性之間內眥褶發生率無顯著差異,不同地區之間差異顯著,從東部(哈密地區 55.21%)到西部(喀什地區 42.92%)內眥褶發生率逐漸減少。從這個角度上,很難說新疆維吾爾族屬於東亞人還是歐洲人。

  

  除了內眥褶以外,新疆維吾爾族從東往西越來越少的還有另一個大特征,那就是鏟形門齒。請試著用舌尖舔自己上門牙內側,再舔下門牙內側,你有什麼感覺?我們很多人會發現自己的上門牙內側是凹進去的,而下門牙內側則是平的、不凹的。

  別以為只是自己的門牙大所導致的,它是東亞人有別於其他區別地區人種的顯著生理特征。這個特征它有一個較為專業的名稱叫做鏟型門齒,指的是在我們上頜兩顆中門齒的兩邊緣翻卷成棱,中間低凹,會像一把鏟子。

  在我國絕大多數人都是這種門齒,鏟形門齒有的還會延伸到唇側面,使門齒的唇側面中央凹陷,形成雙鏟形門齒。在東亞人中,鏟形門齒出現的比例約為90%,而歐美人和非洲人鏟形門齒的出現率極低。



  

  鏟形門齒

  

  普通牙齒

  那麼,對於歐亞混合體的新疆維族人群又是如何分布的呢?有研究分析後發現,上頜中央鏟形門齒的出現頻率為38.82%。這一頻率介於歐洲人群(2.2%~2.7%)和東亞人群(80.11%)之間,它反映了維吾爾族為東亞和歐洲人群的混合人群的特點,並且從東部到西部逐漸減少。

  看到這裡,想必你會好奇像鏟形門齒這樣顯著的特征,是受到了哪些基因影響呢? 在過往的研究中,科學家就找到了一個大約3萬年前發生的基因突變。這一突變被發現存在於ectodysplasin受體(EDAR)基因中。


  EDAR是一個重要信號傳導通路的組成部分。這個信號通路已在頭發、汗腺和其他皮膚特征的發育中起關鍵性作用。研究發現非洲歐洲人群只有一個祖先版本的EDAR基因,但大多數東亞人卻有一個衍生變的基因EDARV370A。

  

  EDARV370A對新疆維吾爾族面部及耳朵的效應

  EDARV370A是外異蛋白A受體基因(ectodysplasin A receptor, EDAR)上的一個突變。如今研究已經證實EDARV370A與人類較濃密的頭發和一種牙齒形狀改變有關聯。

  而這一基因在東亞地區經歷了比較強的正向自然選擇,並且出現極高的頻率0.873。而在歐洲非洲人群中頻率極低0.011、0.003,所以造成了這些人群許多外胚層發育衍生表型的差異。

  不光是鏟形門齒,比如東亞人中常見的較直且厚的頭發、較多的外泌汗腺、女性較小的乳房、下巴後縮以及耳垂附著等獨有的特征都很可能與它相關。

  



  看到這裡,日後我們提到與歐洲人、非洲人的區別,還會只是先入為主想到黃皮膚嗎?而上文提到的鏟型門齒、嬰兒出生時臀部烏青色斑、眼睛上的內眥褶甚至包括瓣狀甲都比按膚色來區分人種更加靠譜。

  並且不像以皮膚顏色分類那樣歧視少數裔,這些具體特征在法醫學上發揮著很大的用處,尤其是鏟形門齒。

  

  鏟形門齒分級

  我們知道人死後腐爛,很快皮膚、頭發、眼睛等就變得模糊無法辨認了。但牙齒因外包堅硬的琺琅,不易損壞,因此其差別在法學上頗具有意義。比如當發生跨國的案件時,法醫就可以通過鏟形門齒的特征來確定受害人身源了,從而縮小偵查范圍,找到偵查方向。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簡單地以膚色劃分人種,其實是並無科學依據的歧視。與其被西方審美霸權統治,倒不如翻身做主人彰顯屬於我們東亞人獨特的精彩。

  

  Li Yi,Zhao Wen Ting,Li Dan,Tao Xian Ming,Xiong Zi Yi,Liu Jing,Zhang Wei,Liu Hai Bo,Ji An Quan,Tang Kun,Liu Fan,Li Cai Xia. [The effect of EDARV370A on facial and ear morphologies in Uyghur population].[J]. Yi chuan = Hereditas,2018,40(11).

  朱科靜,金英姬,金玉姬.瓣狀甲的歷史由來及遺傳學研究進展[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17,38(03):212-215.

  王斌,楊聖敏.三種類型上頜中央門齒在新疆不同地區維吾爾族人群中的發生率[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51(04):81-85.

  譚婧澤,彭倩倩,李金喜,關亞群,張麗萍,焦誼,楊亞軍,汪思佳,金力.新疆維吾爾族牙齒形態特征及其與EDARV370A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14,44(01):85-96.

  劉武.蒙古人種及現代中國人的起源與演化[J].人類學學報,1997(01):56-74.

  Michael Keevak,方笑天譯《成為黃種人:亞洲種族思維簡史》[N].2016.09

  俞路漫,周芸芸.中國漢族人群瓣狀甲出現頻率的調查研究[J].天津科技,2018,45(10):89-91.

  李祎,趙雯婷,李丹,陶現明,熊子義,劉京,張微,劉海渤,季安全,唐鯤,劉凡,李彩霞.EDARV370A對新疆維吾爾族人群面部及耳朵形態的效應[J].遺傳,2018,40(11):1024-1034.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已經有 1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1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紫衣 2021-04-18 18:23
    對照一下,驚恐發現,我可能不是東亞人?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43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