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有简体字的文物就是假文物?误区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2014年,江西省博物馆的一场普通的书画展居然在网上引发了很大争议,主要矛盾点就是清代书法家苏廷玉的行书四平幅中居然出现了近现代才有的简体字。

  这幅原藏于厦门博物馆的书法作品上的“乱”字是简体,而它的繁体字写法应该是“乱”。据此,很多网友认为:


  网友评论(发表于2014年网络):“简体字是近现代才出现的,清代作品里竟然有简体字,肯定假的。”

  这种情况并非是个例,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中的“东”、“马”等字均与现代使用的简体字无异。

  

  而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汉字大多是1956年国务院正式公布《汉字简化方案》之后开始推行的。那么答案很清楚了:

  简体字是建国之后才有的


  建国之前没有简体字

  书写简体字的文物都是假的

  以上论证逻辑严谨,有理有据,此案到这里可以宣告结案了,但聪明的你看看文章的进度条就知道——


  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苏廷玉和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均为真迹,并非赝品或是穿越人士所写,甚至很多简体字在汉墓竹简和帛书中就出现了,历朝历代都有人使用,因此仅凭借古人书画中出现简体字,就不假思索地视其为赝品,太过武断。

  

  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有324个字,其中102个是简化字,占总字数的三分之一。

  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近当代推广简化汉字是为了更加简单、便捷地传播文化、教授知识,从而降低文盲率。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