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學者:為什麼極權總是最壞者當權?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哈耶克是奧地利裔英國經濟學家,新自由主義代表人物,1974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代表作有《通往奴役之路》、《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等。他對市場經濟理論、市場機制的運行過程,研究十分深入徹底,但極端的自由主義,也令他被貼上了“保守主義”、“反理想主義”的標簽。哈耶克思想深刻影響英國首相撒切爾和美國總統羅納德·裡根,同時他對於社會主義的預測在蘇聯的解體過程中完全獲得證實,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國學術界的高度贊揚。

  1944年,哈耶克發表劃時代名著《通向奴役的道路》。他是這樣論證的:如果社會主義用中央計劃取代市場,那就必然要建立計委來負責制定計劃。為了貫徹計劃、控制資源的流動,計委就必須擁有對於經濟事務的廣泛的自由裁量權。但是,取消了市場,就無法形成價格;計委沒有市場價格作為決策的依據,也就是說它沒有辦法知道何種生產計劃在經濟上是可行的。


  1988年哈耶克在《致命的自負》一書中說:人類文明的誕生是起源於私人財產的制度。價格是唯一一種能使經濟決策者們透過隱性知識和分散知識互相溝通的方式,如此一來才能解決經濟計算問題。控制經濟就是控制生命。統制經濟,必然造成無孔不入的全面壓制,因而導致現代最為嚴酷的政治控制——極權主義。


  計劃經濟與民主是不相容的。各種各樣的集體主義有一個共同之處,首先在於他們都堅持一個高於一切的共同社會目標;其次,在他們達到目標的方法,他們都要將整個社會組織起來,控制社會的一切資源,以達到其單一的目標;第三,他們都拒絕承認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獨立自主的領域,拒絕承認在該領域內個人自身的目標是至高無上不容侵犯的。而要推行作為理想的計劃經濟體系,獨裁專制乃是最有效的制度性工具。因此,這種中央管制的計劃經濟,是最典型的極權主義。其對個人自由的摧殘程度,遠遠超過歷史上的封建專制政治。只有在自由競爭的私有經濟制度內,民主政治才可能實行。然而,當民主政治受到集體主義教條支配時,民主政治將走向自我毀滅。

  在計劃經濟下,也不可能有思想和學術的自由。思想的國有化,正是工業國有化的伴隨物。哈耶克指出,極權國家集中控制宣傳,一切宣傳工具都被用來朝一個方向影響所有的人,隔絕外界,沒有任何其他聲音,天長日久,任何人都難免受其影響。民主國家雖也有眾多宣傳機構,但它們相互獨立、互相競爭、目標各異、聲音多元,二者截然不同。極權的宣傳技巧之一,就是仍然使用舊字眼,但換上新的意義,如自由、民主、真理等;其次,則是控制一切信息來源,實施資訊壟斷,決定一則新聞是否發布的唯一標准,看其是否會影響國民對政權的忠誠;第三,是嚴厲壓制不同見解。如此,在沒有任何不同聲音的環境下,人們的獨立思考能力逐漸萎縮,在長期單一的壟斷的聲音的灌輸下,統治者的思想就成了全體國民的思想,統治者的目標也就成了全體國民的目標,這一現象擴展至一切精神領域:科學、法律、歷史、文學……


  政治權力與真理劃上等號,真理也就死亡了。《通向奴役的道路》第十章的標題是:為什麼最壞者當權?他駁斥所謂的“現存的極權統治的惡劣,是由該統治者品質造成的,與(極權)制度無關,因而是一樁歷史偶發事件。”本章深入分析在極權社會管理階層上發生的普遍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指出其絕非偶然現象,而是極權社會運行的基本法則,即“精英淘汰制”。

  第一,低素質的社會大眾。在極權社會中,一個人數眾多、組織嚴密、意識形態統一的團體,往往不是由社會中素質較高的人構成。 原因在於,人們的教育水准越高,理智越強,其觀點和趣味就越獨立,也就越多樣化,因而就越不易認同一個統一的意識形態和價值體系。因此,高度劃一的看法和意志,勢必降低團體的道德標准。同時,也只有這樣的群體,才便於獨裁者掌握控制,以達到其政治目標。另外,大多數人是並無自己的堅定信念的,適合成為被灌輸的土壤。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3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