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次回到绵阳的第一个早晨,我总会冲向米粉店,来一碗最钟爱的搭配:“二两笋子肥肠,清红汤对浇”。
米粉冒好上桌,再加点葱花和酸菜,倒上一小杯淡豆浆,就可以美滋滋地开吃了。

一碗淡豆浆和一碗肥肠米粉
为啥绵阳人这么喜欢吃米粉?外地人到绵阳如何正确吃粉?哪家店口味最正宗?
且听我细细道来。
01
绵阳米粉
/ 本地人最方便的早餐 /
小时候有次走亲戚去得早,无意间目睹了一场批判耙耳朵(四川方言,和“妻管严”意思差不多)的名场面,让我记忆深刻:家里有早饭,男的却偷偷跑出去吃了二两米粉,回来后刚好被女主人逮到,然后就接受了长达20分钟的教育:“屋头有早饭你不吃,非要去吃地沟油!”
一方面惊叹于嬢嬢丝毫不给老公面子,在我们这些小辈子面前把男的骂得狗血淋头;另一方面又特别理解叔叔,屋头白垮垮的稀饭有啥吃头嘛,肯定是出去吃米粉更安逸噻!

其实绵阳人吃米粉的时间并不算长,据土生土长的本地60后回忆,小时候并没有吃过米粉。大概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水平慢慢上来了,普通人有能力在馆子头吃早饭后,米粉才开始逐渐兴盛起来。
而且最早的臊子也特别简单,就是猪肉臊子和鸡汤,现在的牛肉、肥肠、笋子、豌豆、海带,也是后来才慢慢发展出的口味。
对于90后来说,米粉在我们小时候口味基本就定型了,价格也便宜。那个时候坐公交车是1元/位,米粉也是1元/两,学生娃娃可以再花1元买袋奶或者添个蛋。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