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留在云南20年 寻找17位队友的遗骨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1991年1月3日。


  这里是云南省的最高峰——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

  中日联合登山队在梅里雪山的腹地聚集,为挑战这座处女峰做最后的冲刺准备。雪在持续地下着。22点刚过,位于海拔5100米的三号营地和基地营开始了这一天当中的最后一次通讯。


  三号营地:“现在三号营地的雪很大,视线不良。积雪有1.2米厚。”

  基地营:“需要除雪作业。”

  三号营地:“我们每隔2~3 小时做一次除雪,如果这个状况持续的话,积雪可能会超过2 米。”

  (此时,对讲机出现嗡嗡的杂音。)

  基地营:“电池电量不足,请更换对讲机。”

  三号营地:“已经更换了电池,现在怎么样?”

  基地营:“还是一样。是不是因为大雪导致湿度太高的缘故?”

  三号营地:“终止通讯吧,再见。”

  基地营:“再见。”


  22 :15,通讯终止。

  这是和登山队十七位队员的最后一次联络。

  / /

  


  在大雪中走下陡坡的转山者们。脚下是数百米的斜坡。

  1991年1月3日,云南梅里雪山发生了人类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难。中日友好联合登山队十七名队员遭遇雪崩,全部遇难。在一百多年的现代登山史上,梅里雪山也成为人类唯一无法登顶的山峰。

  登山队员们永远留在了雪山,只留下悲痛的亲人,还有不甘于筹谋多年登山未成的登山部队友们。京都大学登山队的队员小林尚礼,就是其中尤为不甘的一人。

  当时因要回老家,小林尚礼没有参加此次梅里雪山登顶,因而躲过一劫。当时的他,大学三年级。遇难的队员中,有他的前辈,也有和他同年级的好友。

  让小林尚礼难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和遇难队友笹仓俊一、児玉裕介在一起的回忆渐渐淡去了,“我怎么这样,我要保留和他们一起生活过的记忆。”小林尚礼脑海里涌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亲自到梅里雪山去寻找遇难者的遗体。

  可是要到茫茫的梅里雪山找遇难者的遗体谈何容易,尽管之后一段时间中日双方都在积极的寻找,可是一直没有什么收获。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