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解密中國古人的處女情結與性教育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清人俞樾《右台仙館筆記》卷三講到直隸永平府婚俗,女子出嫁之日,其家往往要派人到夫家打探消息,如果次日一早,夫家鼓樂喧天,賓客雜至,則大喜。否則“女家為之喪氣”。何以如此?


原來,當地風俗,新婚之夜,要查看新娘是不是處女,如果是,婚禮一切照常進行。否則,夫家動靜杳然,新娘是不是為夫家所接受,女家不敢爭,悉聽夫家處置。一次,有王姓人家嫁女於李姓,李家以新娘相貌不好,很不滿意。新婚次日,借口女子不是處女,不舉樂,叫媒人把女子送回了娘家。

這女子從小失去了母親,與哥嫂同住,嫂子知道女子肯定不曾與男子有過肌膚之親,悄悄問明女子新婚之夜的情況,原來新郎並未與之同房。嫂子說,如此,怎麼證明我們家小姑不貞呢?於是把此事告到了縣裡,縣官派人驗證,這女孩果然還是處女。於是判令李家鼓樂齊奏,把女子迎回家中,保全了這樁婚事。





紀曉嵐《槐西雜志三》講了這麼一件事:無錫地區有個焦氏女子,已聘於人,有人看上了她,想要娶她為妾,於是到聘她的夫婿家散布流言,說她不貞,在外面有相好的了。婿家於是提出毀婚,焦氏之父就告到了官府。無奈散布流言的人布了局,不僅有證人,而且有承認與女子相好的“奸夫”。焦氏見事急,請鄰家老嫗把她帶到婿家,面見了未過門的婆婆。焦氏說,與其見官,在官媒面前出丑,不如就在您面前出丑吧。女子貞與不貞可以請您親自來驗證,於是關門脫衣,請婆婆親驗。果然,這女子還是處女,案子不審即明。

這個故事今人看來或許有些奇怪,實際上它卻是清代極普通的風俗,不獨永平府與無錫,全國漢族地區普遍存在。那時人們倡導女子貞潔,要求女子婚前一定是處女,否則就是天大的丑聞,男方家族不僅可以不接受新娘,還可以索還聘禮,要求女方家族賠償結婚花銷及所有損失。




為什麼中國人有如此嚴格的處女要求,並形成這樣的社會風俗呢?這一切源於中國農業社會中對女子的貞潔的要求。漢族先民很早就進入了定居農業的生產方式中了,在社會分工中,女性被排斥到輔助性勞動中,女性身份也由此轉變為從屬地位。漢族父系家長制社會中,家長及其他男性家庭成員,要保證家庭權力和財富能在自己的後代中繼承,就必須確保其妻、妾所生的孩子是自己的純正血統。而為保證“種”的純潔性,就必須杜絕妻、妾們的婚外性關系,要求女性在性生活上的“專一”守貞。於是,對女性提出了“從一而終”的貞節要求,並制訂了一系列的隔離男女、封閉女性的隔離制度。這裡實際上包涵了這樣的內容:女子婚前須與直系親屬以外的男性隔絕,婚後只能與丈夫一人有性關系,如果丈夫不幸亡故,則女子須守貞終生。這是漢族定居農業社會要求女子單方面實行性禁錮的一種道德觀,其基本要求,就是要保證男子對女子占有權的唯一性,無論婚前婚後還是死後。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中,這種觀念總體上呈現日益強化的趨勢。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5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