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他們在現實切爾諾貝利禁區撿垃圾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禁區裡亂逛雖然很刺激,但每個人都不能忘記死亡是一場悲劇。

  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爆炸,大量高能輻射物質被釋放到大氣中,污染了周圍大面積的區域,釋放出的輻射劑量是廣島原子彈的400倍以上。


  災難爆發之後,蘇聯以核電站為圓點建立了半徑30公裡的禁區。蘇聯解體後,切爾諾貝利的主體部分被劃歸到烏克蘭,另一部分在白俄羅斯烏克蘭根據實際的核污染程度重新劃歸了面約2600平方公裡的的禁區。

  

  雖然是禁區,但仍有人不顧政府的禁令和駭人的輻射,私自闖入無人區。

  這些人被稱為潛行者(Stalker)。


  1

  “潛行者”一詞,最早出現在蘇聯作家斯特魯伽茨基兄弟在1971年創作的小說《路邊野餐》中。


  在書中,外星人造訪地球後留下了一些人類無法理解的神秘物體,這些物體周圍經常出現超自然的現象,聯合國和政府將這些地區列為危險禁區,不允許任何閒人出入。而一群外號潛行者的人隨之出現,這些人會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進入禁區,偷取外星神器去賣錢。

  

  1979年,塔可夫斯基根據《路邊野餐》改編了電影《潛行者》(Stalker),講述一名作家和一名科學家在一名潛行者的帶領下進入禁區的故事。《潛行者》的攝影、敘事和主題對後世的電影產生了很大影響,被奉為經典,Stalker也因此成為了俄語中的一個流行詞匯。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