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香港保卫战 加拿大人香港情结开端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1941年11月,赴香港(专题)途中的加拿大(专题)军人。(Library and Archieves Canada)

  加拿大政府本周两次发表关于香港的声明,一次是对香港民主派议员被解职表示关注和失望,一次是宣布将以工作许可的形式为香港年轻人移民(专题)加拿大提供便利。


  加拿大人对香港的“责任感”在这种时候常会被提到。这种责任感不仅来自三十多万加拿大公民在香港生活的现状,也来自1941年的香港保卫战。这是加拿大军队在二战中参加的第一场陆地战。在十八天的战斗中,290名加拿大官兵阵亡,远超十年阿富汗战争中加军丧生人数总和。随后又有264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死在战俘营里。

  来自温尼伯的军士长约翰. 奥斯本(John Osborn)在战斗中为掩护手下战士飞身扑向即将爆炸的手榴弹,当场牺牲。他被追授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是加拿大军人在二战中获得的第一枚。

  原为驻防

  1941年,加拿大政府应英国要求,派温尼伯“掷弹兵营”和魁北克城“皇家来福枪营”增援香港,由陆军准将约翰.劳森(John K. Lawson)率领。11月16日,将近两千名加拿大官兵和两名护士乘船抵达香港。此前日军避免和盟军正面冲突,太平洋地区相对平静。加拿大军方上下都认为这次任务只是驻防而已。两个营的军人大多也只有驻防经验。

  但是在他们到达香港三个星期后,日军袭击珍珠港,太平洋骤然变成前沿阵地。12月8日,日军发起了对香港的进攻。一万多名香港守军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都处于绝对劣势,没有炮兵,更没有空中支援。五天后,九龙和新界失守。

  加拿大指挥官阵亡


  香港司令官默尔特比少将(Christopher Maltby)把守军分为两个旅,各守香港岛东部和西部。劳森准将任西旅指挥官。加拿大的两个营分属东西旅。接下来两个星期的战斗异常惨烈。守军受到日军炮兵和战机的猛烈轰炸。12月18日,日军在香港岛登陆。

  第二天,劳森在黄泥涌峡的指挥部被日军包围。他用无线电向默尔特比报告,说他要率部“杀出去”。几分钟后,劳森阵亡。

  12月25日,守军投降。然而就在投降正式宣布几个小时前,几近弹尽粮绝的加拿大皇家来福枪营D连靠拼刺刀夺回了岛南端的一个阵地,代价是26人阵亡,75人受伤。


  香港沦陷后,有一个名叫伍英才的英籍港人携妻子和一儿一女作为难民被加拿大接收。他的女儿名叫伍冰枝,多年后成为第26任加拿大总督。

  战争的残酷才刚刚开始

  香港沦陷后,一些盟军伤兵在医院里被日军用刺刀捅死,一些战俘甚至被肢解。加拿大华裔(专题)老兵郑兆根当时在香港,但还没有参军。他有一天目睹一个伤兵被杀。他后来回忆说,“他倒在地上。…… 我想他是个少尉,他肩章上有一颗星。他要水喝。日本(专题)人在口袋里掏,我以为他会掏出一瓶水,结果他掏出手枪,把那个伤兵打死了。”

  活下来的加拿大军人被关进香港深水埗战俘营,其中一部分后来被转到日本继续关押。他们被迫做苦工,被殴打虐待。在接下来的四年中,先后有两百多人因伤病和饥饿死亡。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战俘重获自由。在四年前被派到香港岛的1975名加拿大军人当中,共有554人丧生,493人负伤。在1400多名回到加拿大的人当中,许多人因战俘营的经历留下了终身的创伤。

  有303名加拿大军人被葬在香港赤柱军人公墓,还有137人被葬在日本横滨市的英联邦战争公墓。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