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两千多年前 孔子就预言某国的结局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昨天看大象公会一篇文章,《妄图浇灭战争引线的老人》,讲了一段颇为耐人寻味的日本史:1936年2月,极力主张裁军、减少军费开支,想把日本拖离战争深坑的财政大臣高桥是清,在八十高龄时被少壮派军官暗杀。

  突然便想起孔子,以及他说的一段话来。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第十二》)

  子贡是孔门弟子中从政最成功的。成功的原因,有自身的才华、能力,也离不开孔子的教诲。这一次,他向孔子咨询治国方略,孔子说:“兵精粮足,取信于民。”子贡又问:“迫不得已减一项,先去哪一项?”孔子说:“裁军。”子贡再问:“迫不得已再减一项呢?”孔子说:“粮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诚信作基石。”

  当年于丹讲《论语》,屡屡出现大型车祸现场。这一句是其中之一,她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解释为:“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

  没看过视频,一开始我以为她打错字,把“信心”打成“信仰”,接着看下去,我相信她说的就是“信仰”:

  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这就是孔夫子的一种政治理念,他认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不好意思,“信仰”一词,来自大乘佛教汉译《华严经》,还是唐朝时第二次汉译,才有了这个词的出现。

  这时候,孔子已“病亡”一千多年了。

  当然,“信仰”的原始意义,在中国也是古已有之,但它指的是对天地、对祖宗的信仰,从来没有一种信仰,是对国家的信仰。

  “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这话也没错,但那是指宗教国家,比如现代西方的基督教国家,以及其他教国家等。孔子再怎么圣,也不可能有这样超前的思想。


  所以,于老师这样的解释,不是C,就是H。

  C是真不懂,想当然;H就是刻意混淆“信”字的含义。

  孔子所说的“民信之矣”及“民无信不立”,都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强调“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非要扯大师作虎皮,来看你们的儒家大师朱熹是怎么说的。


  在《论语集注》中,朱熹这么注释孔子这三句话:

  【兵精粮足,取信于民】言仓廪实而武备修,然后教化行,而民信于我,不离叛也。

  【去兵】言食足而信孚,则无兵而守固矣。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而不失信于我也。

  综合起来就是:

  1.发展经济,加强军力,以文明引导百姓,对百姓讲诚信,百姓就会信任政府,不会起来造反。

  2.如果能保证百姓衣食充足,又能取信于民,就算军事上很弱,国防也不用担心,一旦有外敌来犯,百姓肯定会以死卫国。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0 秒